“妈妈,我想要奇趣蛋,就要一个好不好?求求你了嘛。”小女儿用哀求的语气,满脸期待的看着我说。看着她这样的表情有些心疼,真的很难拒绝,于是便给她买了一个,随便也帮她姐姐拿了一个。在走出超市之后,小女儿拉着我说:“妈妈,我们吃完了再回家吧,”我停下来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拿回家,奶奶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的,她会担心我们会咳嗽,会生病的。”而一旁的大女儿说:”我还是不吃了吧,等一下喉咙又会发炎了“,可却又目不转眼的盯着我手上拿着的奇趣蛋。最后两人决定在外面吃完了才回家,进门的前一刻还刻意的将嘴巴上的印记给用力擦去。
我这才知道,原来孩子们在奶奶面前那些非常听话的场景并不是真的就很“听话”,她们听话的原因只不过是害怕奶奶不高兴,害怕奶奶骂她们而已。又下意识的觉得吃了会对身体不好,暗示着自己吃这些会生病。
两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懂礼貌,在其他家长的眼里那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都是奶奶接送孩子,这也是中国80%以上的教养模式,父母上班,老人接送孩子。孩子的三观也很正,善良有爱心,这些也与奶奶平时的教导有关。
但有两件事上也时常造成我们之间的分歧,一是饮食,第二就是穿衣。这两方面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得到过很好的解决。
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因为刚接触小朋友,抵抗力就变得比较弱,时常会因为喉咙发炎而引起发烧。奶奶说这是吃了上火的食物引起的,坚决反对孩子吃所谓的“垃圾食品”,巧克力、可乐、薯片、饼干等这些零食几乎很少让孩子吃,孩子偶尔嘴馋也是背着奶奶吃的。而孩子一旦生病便告诫孩子就是吃这些垃圾食品的引起的,同时非常严厉的制止孩子吃,时常在孩子面前强调着,提醒着。
慢慢地,这些食物变成孩子们想吃又不敢吃的结果,心里又爱又恐惧。
小女儿还小,经不起这些美味零食的诱惑,常常不会听取奶奶的训斥,也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吃什么。
而大女儿一方面在奶奶面前已经能很好的克制自己想吃的欲望了,另一方面却又因为吃不到好吃的零食而感到难过。偶尔出去吃饭时,便对这些食物格外的”眼浅“,也对吃什么没有任何的主见。
这就是坚持绝对控制的结局:有些孩子会变得“极度顺从”,有些会变得“极度反抗”。
你肯定也认为在这样保护孩子的情况下孩子生病的概率一定降低了。而事实上孩子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因喉咙发炎引起的发烧次数比爱吃零食的小女儿的次数要多得多。
一味的制止孩子不吃零食就真的可以防止孩子不生病吗?
心里学家托马斯戈登曾指出:”专制的环境令人生病“。
我们控制不了孩子——至少在至关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很难做到让孩子吃这个、不吃那个。孩子事事表现顺从并不见得是好事。大女儿那么听话结果发炎的次数还要多,为什么?发炎并不是因为吃了哪些上火的食物,而是心理暗示:“我会生病,我可能是生病了……”。
孩子也并不是真的就不吃这些大人定义的所谓上火不健康的零食,她只是不愿看到大人不开心,违背了内心的需要而已。
极度服从是过度管制的后果之一。同样是逼迫,有些孩子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反抗任何事。当我们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强迫她们服从我们的意志时,往往会激发孩子内心强烈的愤怒,尽管这股怒火无法立即表达,但并非意味它会烟消云散。最终就会表现在身体健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