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珞
为了《大时代》,我曾经最爱的港剧。
蓝洁瑛是一定要写的。
我并不够了解她,也未曾喜欢过她。
《大时代》里阮梅、方婷、龙纪文喜欢了个遍。
唯独玲姐,悲悯同情有过,喜欢就没有过。
那时年纪小,像剧中的婷婷、芳芳一样,不懂得玲姐的苦与幸。
因而更谈不上对角色的理解。
几十年过去,我又再看过几遍《大时代》。
看我少时最喜欢的婷婷和孝蟹。
看我爱了这么多年的周慧敏。
终于,也懂得看全剧中最重要的角色——
玲姐。
《大时代》整个故事的缘起。
就来自于两个说起来似“兄弟”的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
丁蟹神经质的打死了方进新,两家结下了杀父之仇。
很多年后,丁家的四个儿子和方家的三女一男长大成人。
丁家的儿子们人前风光,背后全靠身为大哥的孝蟹从小闯黑道起家。
方家就平庸的多,一众儿女,靠着玲姐开小吧的收入艰苦长大。
这个养育了方家四个孩子的玲姐,就是当初两兄弟同时爱上的女人。
玲姐从来爱的只有方进新,只因为丁蟹自以为是的想法,便毁了这个女人一生的幸福。
细想想,方进新死后,玲姐仅仅凭着一枚戒指的承诺,就扛下了方家四个孩子的养育之责。
这对于一个正直青春,年华无忧的女人,需要多么大的爱与勇气。
镜头一晃很多年过去。
玲姐从那个长发及腰、楚楚动人的少女模样,一下子转换成一个中年女人,盘着头发、穿着朴素,说话大声,走路带风。
虽然她的眉眼间依旧神采飞扬,但仍是掩不住生活带给她的艰难和心酸。
蓝洁瑛的美,无论是少女的纯真,还是妇人的艰辛,都不曾改变。
当我多年后懂得了去体味玲姐这个角色。
蓝洁瑛已经从靓绝五台山的那个她,变成了香港“四大癫王”的那个她。
第一次看到她落魄街头的照片,我就想到了玲姐。
都说人生如戏。
第一次我在张国荣身上看到过。
这一次轮到蓝洁瑛。
她终于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玲姐一样。
我看过很多《大时代》的剧评,都在或同情或惋惜玲姐这个角色。
平常生活的角度看,玲姐确实算悲剧收场。
玲姐最后的一场戏,背景音乐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已经中枪的她拼着最后一口气爬向那枚方进新留给她的戒指,满脸笑容的戴在自己手上。
虽然这段戏看哭了所有的人,可是玲姐离开之前的那个表情,总能让我感受到她的幸福与满足。
这样一个女人虽然一生艰辛,却无怨无悔,终此,她依旧是当年那个爱上方进新的小姑娘。
11月3日,蓝洁瑛走了。
在媒体的报道中,她走的仓促而炎凉。
甚至连后事都要香港演艺人协会的会长古天乐出面办理。
尽管她的影迷会一再澄清,蓝洁瑛的状况并非媒体报道的那样不堪。
但是,恐怕在大众的心里,随着蓝洁瑛的离开,再也难以改变她疯魔、悲凉的形象。
我相信,在蓝洁瑛的心里,其实这些都不够重要。
就像玲姐从没有在乎过她为方进新抚养四个孩子所要承受和失去的。
我们总是习惯用物质上的落差去对比一个人的今夕,如果今非昔比,那就是活得不够好。
然而,表面的好与不好,只不过是一种选择。
就像今天出门,想穿的职业一点还是想穿的休闲一点,没有必须怎样的选项,才是种自在。
我们无法了解蓝洁瑛真实的内心,或许对她来说,媒体拍到的落魄与凄凉,正是她满意的生活状态。
一个曾经美过的女人,为什么必须美一辈子才算是好?
难道随着年龄和生活的起落活成适合的样子,不能是另一种好吗?
如果一辈子活在星光下,“不老女神”当然是一个完美的人设。
但如若只是想平静的生活,普通人的状态才是最符合心境的。
在媒体眼里,往昔的绝美和如今的苍老,才能冲击大众的内心。
而一种从青如蓝到知天命的平凡人生,不足以被关注。
从另一个角度看,蓝洁瑛的心理和生活,在重创之后一定有些异于常人的。
而这些不寻常的举动也都是不寻常的经历之后正常的表现。
但这一切在媒体轻易的扭曲下,变得离奇,变得神秘,变得不明真相。
《大时代》中玲姐因为丁蟹的再次出现,发疯一样的要与他同归于尽。
可用尽所有方法之后,自己的三个女儿都死了,只留下一个还被追杀的儿子。
面对家破人亡的局面,仇人却逍遥自在,这些都让一个平凡的女人无法承受。
她终于还是疯了,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惶恐不安、疑神疑鬼,为了保护儿子装着与丁蟹重归于好。
当时玲姐的眼神,总让我想到媒体采访蓝洁瑛时,她的眼神。
一个是剧中人,一个是她。
有些命运却如出一辙。
无论怎样梳理,想到蓝洁瑛,心里仍旧是悲悯的。
有太多的不该发生,可以让她的人生活成另一种样子。
我不为她的离开惋惜,不过殊途同归。
只是每每想起她的遭遇,想起她原本的样子,想起她可能成为的样子,想起她的选择。
不免感叹……
人世无常,只愿我们都能在经历中活出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