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阅读书籍时,在书架上看到重拾交谈四字,自觉奇怪,交谈这一行为明明近乎无时不刻发生,为什么还要去“重拾”,细看了目录才知道,“交谈”一词的定义,从来都不等同于对话,由此引起了我去了解此书的兴趣。
由于还没看完此书,故不能全面而清晰的了解书籍脉络,只能从所读到的内容中去传达自身愚见。
一、“寂静的春天”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无时不刻在说话。我们永远在与网络另一端的人说话,微信、QQ、微博等等,太多的渠道供我们去与他人说话,我们似乎永远都在进行交谈,但是事实上我们在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着手机,几乎不会说话。
在作者的采访调查中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学校社会活动一个七年级的学生遭到排挤,老师把排挤他人的那位学生叫来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发生这种事情时,学生并没感觉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12岁的孩子在操场上玩耍就像8岁一样,他们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在虚拟世界中待得越久,孩子们越是沉入其中,他们宁愿去用网络交谈也不愿意有一场面对面的交流,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学习眼神交流、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机会。我们正在因技术而身处“寂静的春天”。
二、一部静音的手机都会使人疏离
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三人法则”,即当大家一起吃饭时,低头看手机之前必须确保有三个人没在看手机。这样,交谈才能继续,只不过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人“处于抬头状态”。
在读到这个概念之时,很容易让我想到在朋友一起聚餐聊天时,当出现一个有趣的话题大家哈哈大笑时,总会有人放下手机问所谈及的话题是什么,其实潜移默化中我们也遵守了这个“三人法则”。
无论是工作中、吃饭时、睡觉前,一部智能手机的存在都会让人分心,即使只是一部静音手机。我们下意识地去滑动去确认那些空白的信息栏,我们去吸收碎片化的东西,给我们一种暂时得到满足的错觉,但是仍然会在夜里黑暗中因自身的迷茫而感到丧失气力。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的屋子中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在我看来,这三把椅子恰好是一个循环,是对自身的合理调控。而技术的出现,恰好打破了这种循环,它让人们觉得独处变得很不自在,唯有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时,他们才能感觉到完整的自我。事实上,正是独处才给了自己一个看到完整自我的时间,独处不意味着孤身一人,它意味着给予了人们看清自己和他人的一个完整思考方式。
科技给了人一种永久有人陪伴的感觉,它使我们总是有事可做,但是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无聊”。
那就是不做任何事,静静地坐在那,做一个人而已。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