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负责的两个项目都上线了,其中一个在有奖收集吐槽的过程中得到了如潮的差评,另外一个在数据表现上也糟糕得一塌糊涂,事后用各种补救手段也无力回天。虽然我是个新人,但也不至于这么差吧T.T。想找很多借口,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找到原因和设计思维的欠缺至关重要。
经过几周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在设计的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不合理的目标,从始至终我都在思考,如何去设计和开发一个“不出错”的产品!!!!!
设计时我和自己的对话是这样的:嗯,流程没有出错;嗯,文案没有出错;嗯,功能点没有遗漏;嗯,交互情况考虑没有遗漏;耶!
对设计稿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功能点没有遗漏吧;间距没有出错吧;颜色没有用错吧;耶!
测试时我和开发的对话是这样的:流程确认没错吧;数据接口确认没错吧;你觉得没有出错吧;耶!
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出错”,你永远只能做出一个“不出错”的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有用、可用、易用且好用的。有用强调的是能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易用强调的是用户体验,好用强调的是视觉表现。而强调“不出错”,就是只在关心产品的可用性,关心它有没有跳错链接、有没有显示错文案。但用户想要的,绝不仅仅是“不出错”的产品,“不出错”是产品的基础要求。
但是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团队开发的产品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满足了需求还体验极佳。一个完整的产品思考流程里包括,
市场分析、产品规划、产品设计、需求实现和运营迭代。
在产品设计的概念一开始蹦进脑海时,我们就已经不是靠想象力在天马行空了。你的市场分析做了市场调研吗,做了竞品分析吗,做了用户需求研究吗?你的产品规划考虑到公司战略,考虑到产品定位,有了阶段和版本的概念了吗?
有句话说的好,战略分阶段,阶段分版本,你设计的产品不需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你要设计的是一个产品框架,好的框架有极好的拓展性。比如一个重运营的产品,在设计时你就必须考虑要给产品一个好的运营工具。运营的逻辑基础各行各业都一样,往人多的地方走!你的产品有在用户流量高的地方做合理的运营入口吗?有在用户高频操作的地方做合理的引导吗?如果没有,假如公司日后战略需要,是随便加一个?界面本来就没考虑拓展的情况,加了是不是要重新设计界面啊??
我听过人把产品设计的过程比喻为“创造”,就像写作和画画一样,我真的不觉得产品设计是一个想象力游戏,它应该是一个逻辑严密,时刻以用户而非主观意识为主的思考过程。产品设计是有基础的,设计前的产品梳理和给自己定的目标相当重要,以不出错为起点或是完美为起点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我个人认为,好的产品设计过程,以优秀为起点。
那什么叫做优秀呢,我觉得至少应有以下几点对产品和自己的要求,
1. 优先满足有用性。第一版的产品必须突出核心价值并把它的体验做好。如果核心需求抓得好,哪怕其它功能做的稍有欠缺,用户也愿意留下来。
2. 可用性是基本要求。访问慢,BUG多的产品用户一刻也不愿意多待。
3. 照顾到可读性。这是我其中一个项目受差评最大的原因,设计时为了美观我们会把一些次要信息弱化。但出现在界面上的字,用户就一定会阅读,要不然就不出现,否则出现的字一定要清晰可读。好的可读界面元素之间的区分度较高,现在我们喜欢用栅格化的界面,如果每个格子没有做很好的区分,用户搜索定位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4. 自己写测试用例。这是一个对自己的要求,哪怕没空,也要自己亲手把核心价值的功能点测完。自己测并不是不相信专业的测试工程师,而是在自己去走通一个个用例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白痴的用户在不断使用自己的产品,这是一个打磨产品的好时机。
5. 次要功能留给迭代。这点无需赘述,但记得要建立好数据工具和用户反馈渠道。
都说产品人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坑,也会亲手做毁很多产品。平时在分析产品时,我们都喜欢骂产品经理是个傻逼,居然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自己亲手做过才知道,一辈子有一个成功的产品啊,都知足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