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地站在课堂之上

      如果说语文是倍受诟病的学科,那么作文教学一定首当其冲。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渠道很多,但上好作文课,尤其是单元的习作无疑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今天下午(3月28日)的集体教研是作文研究课。教研员王小红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这是本单元三个习作中的第二个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单元导语中(见下图)可以发现这次习作与单元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尽管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学弈》《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都是感悟生活、获得启示的,但在内容选择上、文章结构上、表达方式上等又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而写人生感悟类的文章,学生很容易陷入空㓊的说教,因此,选择其中一课来学着写,学文章结构、学选材、学表达方式、学语言风格……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思维路径,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表达方式得以实践,同时也让习作要求“着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基于这样的教材研读,王老师把本次习作指导定位在仿照《手指》来学习写作。

        这节课分五个板块:一是出示习作要求,审题。二是回顾《手指》,疏理写法特点。三是观察钢笔,小组交流展示钢笔特点以及感悟。四是拓展交流,丰富素材。五是选择内容,构思列提纲。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次听课,语文学科尝试设计了作文课课堂观察表,十二个观察员从六个方面观课议课:1.课堂结构(关注课堂组成部分、顺序、时间分配)。2.评价(关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有效、及时、准确、具有引导性等)。3.发言次数(发言人次、最多发言次数、发言人的位置、未发言人数等)。4.学生表达(囗头表达:主动性、条理性、流畅性、准确性、姿态等;书面表达:选材、立意、层次、书写规范、书写速度等)。5.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效果、次数)。6.观察与积累(主动、有条理、善于思考、突出个人感受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节课用时36分钟。课后,照例由执教的王老师先说课,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谈了预设和生成,特别遗憾的是预设的列提纲没有当堂完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察员也分别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和反思与评价。

        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观课议课。我认为有数据意识,用数据说话毋庸置疑,但我们对某一方面的观察是“点”的观察,需要细致地观察记录,同时对整节课“面”的观察,高屋建瓴地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森林”都是不可取的。设立观察员制度有必要,可以让观课议课更有针对性,更科学,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来科学地设置观察点,既要有“点”又要“面”的观察,观察员也要轮流担任,承担不同的任务。

        二、关于作文课。

         1.这节课,审题~疏理写法~观察钢笔~说特点说感悟~拓展选材~构思题纲,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特别是利用小组合作充分表达,给了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表达机会。

图片发自简书App

    2.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选材”的处理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次老师很突兀地让学生观察钢笔,结课时又塞给学生了一大堆高大上的事物:蜡烛、梅花等等。为什么不问问学生,在他的身边有哪些普普通通的事物触动他了?铅笔、橡皮、作业本,粉笔、黑板、黑板擦,扫帚、垃圾斗……主体是学者对象,教师是服务者,主体不能是表面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雀跃的!真正的创作决不是课堂上老师创设情境下的创作学习,一定学生是心灵深处的迸发,不吐不快地倾诉!“主观、任性、自我”是语文老师的缺点,我们要懂得规避。

        第二,“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从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入手,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制定规范”中有明确的表述:“制定目标要关注习作。单元备课时要关注单元习作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解细化到课时目标中,在教学时有意渗透,实现指向写作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依目标落实表达方法的学习,在习作教学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来练习表达,而在这节课中,虽然涉及到了,关注到了“运用各种修辞”“列举事例”,从形状、构造、作用几个方面表达,但缺少对《手指》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开门见山、具体描写、阐明道理)语言风趣幽默的特色等整体的回顾疏理,对于习作中的“构思”这一重要环节没有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架构,迁移无法实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模式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课型,但可以在所有的语文课堂中体现模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主体多元,合作探究”“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可以语文教学要克服盲目的热情,要多一些清醒。课堂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课堂,一定是经得起反复追问的课堂!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语文课要经得起追问,以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追问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教学要克服盲目的热情,要多一些清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2016年参加昆明新教材培训会和2017年新教材培训会后所做的学习笔记,其中偶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做一番整理...
    猪大拙阅读 4,988评论 2 17
  • 今天星期六,你在干嘛。反正我是在听老师的演讲。两化融和为中心的典故。 1.“”三个馒头”的缪论。吃三个馒头可以吃饱...
    双面人阿清阅读 430评论 0 1
  • 少时无知游星岩,二十余年忆渐消。 山路崎岖陡且窄,莫笑兄长总畏高。 轻装上阵身如燕,老少相挽缓步行。 一心登顶无余...
    岭南后生阅读 514评论 0 1
  • 因为嗑了很多瓜子所以需要故事来解渴 夏夜没有满天星辰只有嗡嗡的蚊子吃完晚饭的她竟没有像往常一样想要往沙发上一摊而是...
    一朵抹茶阅读 342评论 0 0
  • 虽然外表美是一种肤浅,我宁愿一直肤浅下去。日本女子说,不化妆就像是“裸奔”,我也觉得我们不要“裸奔”。时时刻刻保持...
    王栎涵阅读 497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