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劲

  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初学太极,最忌心浮气躁。心静方能体认。大学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即先生所言之“息心体认”。

  身灵非动作之快慢,而是周身一家之谓。故先生曰“其病于腰腿求之”。腰为一身之主宰,腿为进退之枢机,腰腿无病,则周身一家。


先贤有言“拳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应敌之时,非以脚踢人蹬人,而是以步法身法为一,方为周身一家,方有先生下文所言之“劲整”。

    气敛之说,似乎与三丰祖师《太极拳经》中“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说相悖。

史君以为,先生气敛之气,乃拳经中之神,故宜内敛。古人神气并提,一而二,二而一。

拳经中鼓荡之气,乃孟子浩然之气,充塞天地。故宜鼓荡。

    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於手指,发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发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神聚: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此处接劲之不先不后,非刻意求之,求之则不得。乃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此段文字,实非史君能解。一层功夫一层理,丹书有云,得诀回来再看书。非体悟实得,空泛于文字,则何益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空灵隐侠阅读 1,248评论 2 11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955评论 0 33
  • 十八岁成年,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界限,不过要真正理解这条界限的存在,应该是荒废了许多光阴之后在某一个慕然回首的时刻,即...
    Andylee阅读 1,805评论 0 4
  • 许久没有吃我喜欢的串串啦!甚是想念! 工具:普通彩色铅笔,网格本,黑水笔。 简单易学画起来啦! 只需要一个小小本,...
    影子倒了阅读 658评论 3 6
  • 芳草碧碧,别情凄凄。在这荷香四起的六月里,你们即将带上老师殷殷的嘱托和满满的希望,乘风破浪,披荆远航。 今天,你们...
    碧潭止水阅读 696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