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对诸位承诺,跟着我“10天学会讲故事”。前9天的干货都在我们拆解故事的过程中。
今天,第10天,我不再拆故事,而是毫不吝啬地奉上干货中的干货——许荣哲《小说课》经典摘录12条!如果消化完还不开悟,别说跟我学过:)
序言:
理论的世界非我所属,这里的文字是一个实践者的反思。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01
有不少初写者,一看到“有问题的叙事者”,便直接联想到精神疾病患者。事实上,过于合理的安排反而容易使得人物卡通化——谜底揭晓时,读者只看到一条肠子通到底的装神弄鬼,没有一丁点深度。小说的艺术性,就在于它施展了什么魔法,让读者亲眼看见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02
请记得创作小说的你,拥有至高无上的订制规则的权力,千万别被现实这个可怕的敌人牵着鼻子走,只要你有更重要的话要说,千万别客气,大胆定下你自己的规则吧。但请同时记得,规则订得越早,反驳你的家伙就越少。
03
有些东西的价值在于看不见的地方,说穿了,讲白了,就不值一文钱。
04
请相信读者的想象里,小说家再怎么描述,都比不上读者自己的想象。想象永远比现实华丽。
05
诗人最好的作品出现在其年轻时,小说家则相反。
06
优秀的小说和新闻报道不一样,它能带领读者看见生活的底层细节,生命的无奈与叹息,也就是那个一般人看不见的B。
07
在小说家的笔下,即使冲突开了口,变成了话语,依旧安安静静。安安静静的冲突常常比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更有张力,因为它是一张悬在心底的网,柔软,却永远破不了。
08
有些秘密不能说,但有些秘密最好让你的读者知道,因为秘密会带来折磨,时间一拉长,折磨就成了凌迟。有了凌迟,就有了吸引目光的故事钩,届时读者只能揪着心,不停地翻到下一页,再下一页。
09
当故事决定不再折磨它的读者时,就完完全全失去了魔力。失去魔力的故事,将退化成一则极小而明确的结案报告,纯粹就只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罢了,它将永远无缘变成一部无边无际的文学作品。
10
福尔摩斯探案时,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朋友啊,千万别把‘不可能’和‘不太可能’混为一谈。”用鲜血来装饰尸体实在太老套了,用恐怖的传说来装饰尸体,才能带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在阅读的世界里,恐怖从来不是看见的,而是想象而来的。
11
小说家迪诺·布扎蒂懂得去操控时间的速度闸门,这非常像河水的“迟滞效应”,当上游下起暴雨的时候,下游的人们仍在欢乐地吸水,只有小说家知道大水就要来了,就要带走所有的一切了,至于是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厉害的小说家懂得控制河川的坡度,让悲剧“发生”在最恰当的时刻。
12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当小说写到三分之一处时,小说就会脱离作家的手,自己接力写下去。这种说法会不会太不可思议?一点也不!不过精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当小说人物的性格确立之后,那么他便脱离了作家的掌控,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从此,无论前方有多少条路,他都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