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絮苒:"枇杷买多了吃不掉,能不能做枇杷膏呀?”絮苒只能说,枇杷果做成果酱应该挺好吃的,不过传统药用的“枇杷膏”是枇杷叶做的,不是枇杷果哦!
枇杷叶,来源于蔷薇科枇杷的叶。《本草衍义》中说:“枇杷叶……以其形如枇杷,故名之”。在古代,“枇杷”既指乐器,又指植物。后来由于字形分化,用“琵琶”来指琴瑟类乐器,“枇杷”则专指植物。
枇杷叶,质地较硬,为革质。叶柄短或几乎没有叶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毛,侧脉11~21对。《本草图经》里说枇杷“叶作驴耳形”还是挺贴切的。
枇杷叶四季皆绿,冬季不凋零。全年皆可采收,但是夏季采收居多。采下后晒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把,再晒干。这样加工的枇杷叶不易破碎,质量较好,也有人拾取自然落叶再晒干的,颜色较紫。
作为药材的饮片,一面有浓密的绒毛,此时还不能直接使用。古人认为,枇杷叶不去毛会使人咳嗽,现代研究,绒毛中虽然并不含有致咳或产生其他副作用的成分,但是绒毛可能会吸入呼吸道,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
将枇杷叶洗干净,刷去毛,切成丝,再干燥,就形成了饮片。生品常用于肺热咳嗽。如果将枇杷叶丝用炼蜜炒至不粘手,就成了“蜜枇杷叶”。此时的蜜枇杷叶,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具有蜜香。因为蜜制了,多了润肺的作用,所以蜜枇杷叶多用于肺燥咳嗽。
大名鼎鼎的枇杷叶膏和川贝止咳露(川贝枇杷露),是怎么制作的呢?书生给大家来源于药典的制法(略有改动,更适合家庭尝试)。
枇杷叶膏
原料:枇杷叶
制法:取枇杷叶,加水煎煮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合并。然后浓缩成较浓稠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200g或蔗糖200g,加热使融化,混匀,浓缩至将膏滴在水中不散开,就可以关火冷却了。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
川贝止咳露
原料:川贝母5g,枇杷叶130.9g,百部23.4g,前胡14.1g,桔梗9.1g,桑白皮9.4g,薄荷脑0.16g
制法:以上七味,除薄荷脑外,其余川贝母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蔗糖300g,煮沸使溶解,滤过,在滤液中加入薄荷脑,最后加水至1L,搅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