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GP募资到底有多难?
“难啊,现在拆迁户都是我的重点募资对象”。
不久前,一份真实的调研引得圈内IR(投资人关系)无限伤感:“我修改过的PPT可以绕着地球15圈,你信么?”
这并非刻意夸张。一位PE机构的IR坦言,前两年公司弄一个10亿的基金,找了几家母基金申请,再加上合伙人的上市公司资源,不到4个月就轻松搞定了。今年筹备募集一个规模5亿的基金,上个月辗转北京、上海、杭州,登门拜访了近10家母基金机构,结果竟然无一家有意向参投。
“最无语的是,我们拜访了一家财富机构的母基金部门,他们规模不过才十来亿,也说只投红杉、IDG、达晨这些头部GP,甲方姿态显露无疑呀。”在这位从业7年的IR姐姐看来,对方的底气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眼下最受GP欢迎的LP中,母基金称王,算是GP募资的最佳选择之一。
1、市场化母基金版图:64只,执掌3600亿人民币
回顾中国的母基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年前。2001年,“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正式设立,成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而市场化母基金,则从2012年左右开始才有所发展。可以说,在VC/PE行业政策利好不断、市场发展火爆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化母基金方兴未艾。
如今,母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共包括277只母基金,其中包括市场化母基金64只,总管理规模3606亿人民币;政府引导基金213只,总管理规模12546亿人民币。
不过,从母基金管理规模来看,当前母基金在管规模主要集中于50亿元以下,占全部数量的73%。其中当前在管规模20亿以下的母基金成为市场主流,几乎占了一半。
梳理近几年的发展脉络,不难总结出中国市场化母基金的特点:
在地区分布上,全国的市场化母基金的分布不平均。总体来看,经济条件优越、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更受市场化母基金的青睐。数据显示,市场化母基金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数量占全国总数七成以上。
在资金端上,市场化母基金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参与设立和民营资本运作两种形式,其中民营资本运作的市场化母基金数量较多,但国有企业参与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的规模较大。
在退出端上,中国国内市场化母基金的存续期以8~10年最为常见,而现阶段大多数母基金还并未进入退出期,且退出渠道较窄,未来可以探索通过PE二级市场或各地产权交易所实现退出的可能性,利用市场流动性增加市场化母基金退出的灵活性。
2、尴尬:连母基金都募资难,拿什么投GP?
虽然中国市场化母基金发展迅速,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眼前——母基金快没钱了。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正式对外发布。至此,业内俗称的“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严重地影响了母基金的资金来源。
“银行自己募资都难,我们再从银行募资,无疑更加紧张了。”
在三月份深圳的一场论坛上,广东省某家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是表示。作为母基金资金的其中一个来源,银行募资困难无疑会影响母基金的募资,更可怕的是,银行募资和委外业务的收紧还会传导至券商等其他资管机构,最终严重影响VC/PE的募资。
事实上,募资一直都是市场化母基金面前一道难跨越的“槛”。
对市场化母基金来说,募资的主要优势不外乎其优秀GP资源或优秀项目份额,或者有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风险,再或者很多市场化母基金管理人开始以少收管理费少拿收益分配作为募资条款。
但在当前的情况下,以上的条件并不能真正打动很多的母基金LP。
一家知名财富机构的负责人解释,如今信息发达,创投行业不透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是高净值个人还是家族办公室LP群体,都可以直接绕过母基金直接投资GP或者优质项目。
而作为PE母基金的LP,其资金要求比投资普通PE基金更高,所以往往会要求更高的收益。另外,母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差,也让一些LP望而却步,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大母基金LP范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具体方法就是放宽准入政策。有投资人判断,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教育基金会等机构将一定程度补充银行等资金来源紧缩带来的资金缺口,成为母基金的LP。
3、恩怨情仇:母基金“抢”了GP项目
早年间,母基金在国内备受质疑的一点是,对于LP而言,与其投母基金被双重收管理费,倒不如直接投项目。因此,母基金为了增强在募资上的吸引力,纷纷开始涉足直投业务。
不过,这一举动被视为抢了子基金的饭碗。“在募资的时候,曾遇过一家母基金提出要求,除了参投子基金,还要直接投某个项目。”一位PE机构IR向《投资界》表示,碰上这种情况很为难,一旦接受母基金投资单个项目,后续管理起来会非常麻烦,而且在时间上很难配合得上。
这位IR忍不住吐槽,母基金出现的初衷应该是助力优秀的GP,结果到头来大家都在“以做母基金的名义做直投”。
圈中曾流传着一个“流氓尽调”的故事:曾经有一家母基金以尽调名义把GP的项目摸个底朝天,最后把项目抢走了。
据说套路是这样的:一家机构A在医疗行业成绩不错,在向母基金B申请募资前,已完成了多个潜在标的的尽调和项目储备。后来,母基金在尽调时直接穿透了机构A的潜在项目,但最后没参投基金,不过大家也没放在心上。令人想不到的是,两个月后母基金B宣布领投了一家企业,巧的是这家企业正好是之前机构A的潜在标的....这个事情令一些GP大受刺激,一度对母基金的尽调“草木皆兵”。
对此,母基金行业喊冤:其实我们做直投的出发点不是和GP抢生意,只是一个业务上的补充。
一位不愿具名的母基金负责人表示,GP往往会有自己的专业行业和特定阶段,例如集中在早期和中期投资;而母基金因为资金体量大,可以涉及到后期阶段。基于此前双方的合作而产生的一定的纽带和信任关系,在项目下一轮融资的时候母基金可以继续做后续的辅导和投资,这是加强GP和LP更好的合作模式,也是为了以后持续投这个GP打下好的基础。
4、一线GP的母基金“生意”
当然,真正懂GP的还是GP自己,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一线GP“母基金化”。
2018年3月,一则来自深圳福田区财政局官网不起眼的新闻在母基金圈子激起了涟漪:3月19日,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星界基金创投平台,联手众多重量级参股机构,助力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引导国内外优质企业及国家级产业项目落户深圳福田。
鲜为人知的是,星界基金是由红杉资本、国风投、及数家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联合发起,目前基金总规模为500亿元。该基金根据市场指标严格遴选,牵手50家市场化创投机构注资参投,承诺出资119亿。可以说,红杉资本正是通过星界基金平台,开始涉足母基金领域。
这并非是国内美元基金第一次踏入母基金圈子。此前,IDG资本的母基金业务早已为人熟知。
2017年4月,宜信财富联手IDG资本发布了聚焦天使投资的FOF—宜信财富IDG天使投资母基金1号,规模5亿元人民币。资料显示,在具体运作中,这支母基金将共同管理共同投入,在投委会上IDG资本拥有两席,宜信财富两席,多数通过,任何一方没有办法单方做决策,双方都要有共识,才会做标地的投资。
当然,一线GP玩母基金的“鼻祖”是本土创投巨头深创投。
众所周知,深创投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化FOF前海母基金唯一的机构合伙人,更为有趣的是,前海母基金有五大联合合伙人,红杉的沈南鹏与IDG的熊晓鸽也名列其中。此外,深创投还接受深圳市政府委托,于2016年起全面负责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的管理工作,该母基金主要投向了深圳本土GP机构。
对此,希俊咨询创始合伙人耿希玉曾表示,从红杉资本、IDG资本到深创投,不难看出一线老牌GP在母基金领域野心。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巨无霸”GP入场,母基金市场得到了壮大,而更关键的是,一线GP通过投资更早阶段的基金,既可以提前锁定优质项目,又可以收获carry回报。有VC感叹,以后投资也要“抱大腿”,这活儿门槛越来越高了。
作者 / 刘全
来源 / 投资界(ID:pedaily2012)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touzirenshuo)推荐,关注回复【投资】即送【100份投资干货+推荐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