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南国小镇中,你可以悄悄看见,汤外婆的身影。
她站在木门边张望,背靠着屋里,没有转身,观察好外面的情况,慢慢的一只手过来拉着我,说道:“好嘞,可以走了。。来啊。。”我小心探出头去,左右看着,她轻轻推我,顺势回到屋里去。我飞快的回头:“婆婆再见,我会想你的!”
她竟然听懂我的话,也笑着说:“哎,哝也想你的呀。。” 不敢多想,我低下头,细细的石板路,映不出我的惆怅。
回首之间,只看到她依然温暖的神情。
那一天早上,天朦朦亮,我和同伴背着重重的背包,空气湿冷异常,所走之处都是一层厚厚的露水。
依稀记得门牌号码是225,蓝色小铁片高高挂在门上,我仰着头,走了一路也不见踪影。 经过了水龙会(古时的消防队),才看到一扇半掩的门,里面漆黑一片,我惦着脚尖,四下里张望着。
有一位老婆婆,坐在赭石色的长条凳上,桌上放着用黄色纸张叠成的一只只小船,旁边是一瓶淡红色的颜料。
婆婆口里念念有词,声音小而快,我只听见“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心想该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每念完一遍,她就在小船中间鼓起的部分,用木棒点上一个小红点。
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应该是清明用的小元宝。随着叔叔的介绍,打破所有沉寂。我们被带到临水面的小屋,全木的房间,外面一条条乌篷船悠闲划过,天花板上倒影闪动。
我们饥肠辘辘,叔叔煮了很多汤圆,泡了菊花茶,这样一顿下午茶,吃的心里甜甜的。
用了很多时间在乌镇的大街小巷游走,喜欢人很少的巷子,微风清清凉凉,阳光淡淡不耀眼。
同伴流连在纪念品的小摊子前不肯走,我便泰然前行,有很多婆婆拉住我说话,声音细细小小,要求买她们做的小鞋子,我走进一间小屋子,发现途径的每家人墙上的角落里,都挂着一幅素描的人像,婆婆说,这是故去的人生前的画像,都会特意找人先画好的。我只是不知先人们在画像时有着怎样的心情。
孩子在外面走累了,总是想着回家去,吃饱饱的,睡香香的。
汤外婆换了厚厚的被子给我们,还拿了滚烫的一壶水来,这里的菊花很浓厚,一点点就有重重的颜色与香气,满屋子都是木香和茶香。
晚上很冷,把被子掖来掖去仍是鼻子凉凉的。我们让婆婆早些睡,她说要拜菩萨的,让我们先睡了。
一睁眼便是晴空朗朗,外面小桥、石板路上空无一人,神清气爽。
去洗脸,水冰冷彻骨。婆婆问“吃不吃年糕?”我们异口同声“吃!~” 心想着仿佛一年也不吃一次年糕的说……
不一会儿,婆婆走出来喊我们“快些,快些,孥掉就不好吃了呀~”我猜是凉的意思。
两碗热腾腾的空心菜烩年糕放在桌上,心里顿时软软的,好久好久没有人做早餐给我吃了呢。。第一次吃到这么香滑的年糕,还有奶奶做的烩菜的味道。。吃了精光,汤也通通喝掉。外婆碗也坚持不要我们洗,连声说着“不要客气的呀~”
突然发现跑来一只小猫,跳到长凳上坐着。我慢慢走过去,先让它使劲闻闻我的手,等它不怕了,我轻轻坐在旁边,这时它竟慢慢爬到我腿上来,然后稳稳的靠着我。 这一幕,我很熟悉,第一次开始喜欢上猫,就是在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我走进一家毛线店,蹲下来看一只趴在小桌子上的花猫,它也跳到我的腿上来,稳稳的睡觉。
婆婆拍着它的头“你倒不客气的呀。”我笑笑说没关系。想着下午就要走了,心里不敢沉浸在惆怅里,就去收拾包裹了。婆婆走来硬塞给好多小蜜橘在手里,我一时很责怪自己,为什么没多带点好吃的来呢,把能找出来的北方的小吃都留下给外婆,她推了很久,我们还是悄悄的放下。
婆婆留了很多电话号码给我们,有写在墙上的,有叔叔的,有涂在冰箱上的……
在一张小小的名片上,我看到了汤外婆的名字。
出了门,回过头,把自己赶快丢到人群里去,白天乌镇的小巷子里游客依然很多,声音嘈杂,把我从梦里叫醒,我只能说自己,梦里不知身是客。
我们走过同一条小巷,看到同一个月亮,打开同一扇窗,抱了同一只猫咪。
这样的相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我依然看到,婆婆坐在桌边,猫咪靠在她身旁,桌上颜料淡淡的红。
这一刻,已是永恒,再来不来,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