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所谓的地坛书市,也有朋友会羡慕那些去买到便宜好书的人,以前国学数典上的类似帖子的回帖里,总是有朋友表达身不在北京不能去逛逛的遗憾。或许以前那确实是一个买书的好时节,但似乎是每况愈下,越来越糟糕。我以前也羡慕过,不过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早过了那个年龄。所谓书嘛,就算有很多错过,如果你想拥有,毕竟还是可以有自己一方书的天地。错过心仪的女孩,而又终生不娶的人恐怕还是极少。现在反而觉得不去比去了好,去了肯定又得花钱。还得不断的翻看,承受人多的拥挤,吵杂的声音。尽管有人乐在其中,但我真是受不起真北方刺骨的冷。
昨天上午正好看到王任勉,他还说起今天他要去地坛书市看看,后来看他人人状态,他是早上去。看他状态下的一人回复说中华书局是不参加的。幸好,他也不是奔中华而是奔三联去的。回到寝室,大文同学说想去看看,问我去不,想想从没有去过还是可以去看看,就决定下午去了。转了下地铁,到了雍和宫,买了五元的门票,进门的时候还要检查你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场地费或许是他们创收的项目之一了,尽管这是打着”北京青年“学习节的名义。
进门后就看到孔夫子旧书网的宣传招牌,左转处两个盗版书摊。第一个书摊有套盗版的天地出版的《汇评汇校金瓶梅》,该书本是双色套印,这种盗版很粗糙,完全成一色了。好像还有套金文编,估计也是盗版的,当然这书盗版的也还可用。第二个书摊给我印象的就是很多书法帖子,什么曹全张迁碑之类。然后旁边就是中国书店的店面。里边旧书不少,很多是馆藏书,还有部分台版书籍。我先看了下台版书籍,一眼看到本新文丰出的《古谣谚》,再看价格,我靠,要价三百。心想还是算了,真需要买本中华的用吧。新文丰这种不就是点了下而已吗!还看到有黄宽重的某本台版学术书,《唐宋时代之金银研究》、《明代遗民的悲情与救亡》、《楚辞天问新笺》等,其他的我就记不得了,不想买,就连翻的冲动都没有了。然后在这个中国书店里边逛了下,发现绝大部分书籍给的标价都是非常之高,甚至可以说非常的离谱,我看的过程心中有的想法就是中国书店他妈的想钱想疯了吗?尽管东西是你的,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这人要不懂呢,或许还可以理解,但中国书店里边的还不至于不懂行情吧。如果真他们这样定价,他们真没有必要过来的,尽管里边还是有少部分正常定价的。当然他们的书确实不错,多是老版本,品相中偏上,比如资治通鉴的一印,中华二十四史里边的一印或者八十年代印的,等等。我转了一圈,就看上陈直的汉书新证,史记新证的精装本,前者四十元,后者十五元。后来在另外的书摊看到平装的汉书新证需二十五元。总之,实在是贵的离谱,面对这样的,最好还是躲吧。多看几眼,免得人家误会把你给抓起来了。省出来,还可以多看几页书了。大文好像在这里买了两本书。
接下来我们转进去,到了个巴蜀的特价书处,大文在这里买了好像两三种书。里边有套施和金点的《方舆胜览》半价四十一元。怕带着重,就暂时没有买,想出门的时候再买。继续逛下去,各色盗版书云集,真他妈的浪费印刷资源。在转角处买了本中国历史大辞典的辽金西夏卷,老板说十五元。我说十元行不行,他说十三元。我说十三不好算账,他很怏怏的说不买就方便算账。这当然是实话,不过他见我真要走,又说十元卖我,我就买了。想想我也是脑子有问题,十五不是很好算账吗?:)然后的逛就是漫无目的了,四处走走,到了商务处,里边人很多,有些德语词典之类的东西,还有汉译那套。之后又到了三联处,逛了下没有买,有各色书籍,诸如钱锺书文集这些。然后到了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店,说是全场两折。岳麓的李纲全集三册简体字本,只要二十四。如此低价,还是买本吧,尽管我我已经有了陈美林评点的儒林外史,我还是忍不住花了十五元再搞了一本。我选到的这本开裂了,我心想正好可以据此看能否十元搞定,结果那妹子对我说他们还有全新没有开裂的。我心想,真他妈的郁闷呀,不买都还不行了这下。结果她就叫另外一个中年矮个子男给我找了出来。哎!
继续的晃悠无非是机械的重复,后来又发现原来中国书店的门面好几处,商务的也是,巴蜀的也是。后边那处商务店里边有套《菿暗文存》半价,那岂不是只要二十九元,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我不需要,你不需要的东西还是暂时别买,毕竟是要花钱的。最好别搞活动的时候买些不需要的,尽管那些物品价格诱惑人,但是你一时用不上或者真不需要,那确实没有必要买下。
这些都走的差不多了呢,我们开始逛了孔网的书店们。尽管大文同学说已经毫无欲望逛了,但是我主张还是看看,毕竟老子花了五元钱门票的啊,电影再烂,我还是可以看看妹子的嘛。从刚一开始逛,我们就基本只看那张店里有旧书的店,这样的店一般或许还能选出两本不错的。尽管大文也认为这样的”旧书店“都是乱标高价,没意思。我呢,反正不买,看看还是行的,唯一的不好是会把你的双手弄脏。逛了几个孔网的旧书店,无非多是些大路货,诸如中华的早期印二十四史这些玩意,还有人民文学早期印的西游记红楼梦这些。当然新编诸子集成,一些早期印刷的文集(如陆游集)也有不少。
在来到一个店处,我慢慢的读了些书名,惊喜突然出现,竟然有本《清波杂志校注》,我先前知道孔网的那些老板把这书标价两三百。此时我拿起这本书一看封底,有个304的字样,我拿起来问老板,这书要304?老板说这书不要304,二十就可以了。我心想,二十,还是可以的,买了。是二印,有点不是很清晰,但是聊胜于无,尽管我预计该书可能也要重印了。这也许就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吧,却是冷的不行的环境下淘书淘来的。这书买到后,就真没有心情逛了,当然我也没有什么兴奋,也就一本书而已嘛。
中间还逛到某个店,我在门口看到一个年轻人拿本《锱铢编》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二十元。我当时心想此君必是学宋史的。结果才过几秒钟,里边又出来个人拿本《探知集》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好像说十元吧。这个同学抬头一看,看到是我,忙叫”师兄“。哦,原来是这是厦大考到首师大跟李华瑞教授读硕士的黄晓薇同学,他给我说另外两位是他师兄,那估计也应该是李教授的学生了吧。真是巧合。他们一走,我就对大文开玩笑的说这里估计几本宋史的书都被他们买了。尽管我也不需要这些书。只是觉得这种意外蛮好玩的。
就这样差不多结束了这五元钱,回到了学校。整个书市给我的感觉就是各种冲斥,各种难闻的味道,形形色色的书。而当这些书只是商品的时候,可以说毫无生命可言,而当你一旦购买似乎他们又起死回生,而你不看,他们又将死去。这些书市的场景让我想到读初中的时候在我们县搞的那个书市,也是各种盗版,也有卖唱片的,也有放着古怪歌曲的,比如地坛书市播放的荷塘月色,还有首部队里边经常唱的歌曲。说实话,逛这样的书市你想买到你需要的还真不容易,费时费力,读书名也不容易。大部分书像死尸一样一个挨一个,你要挪动出来都麻烦。还不如逛体面点的书店。不过,吵杂中也有别样的味道。
这次书展还是可以提一下是我看到很多考古文物类的书,可惜自己不搞这方面,当然搞这方面的要买这些玩意也必然会花不少钱的。还可以一谈的是书市中的女生们。有个女生,不是很高,我逛的过程中遇见了好几次。还有个在中国书店见了几个女生,估计是中文系的。与他们同来的男生拿了本说文解字中国书店版给那两个女生,那两个女生就问在哪里看到的,还说他们也想买一本。还看到有两个女生在拍照,其中一个给另外一个站书架旁边的女生拍,后来我们逛书店的过程中还见过。在逛孔网书店的时候,有个穿黑衣服的女生问一个老板”你们这里有医书吗?“。在这个书店旁边,另外两个女生在看某杂志,一个女生说”这个苏菲玛索不就是演什么的那个吗!“。除此还有很多女生是与他们的男朋友一起在逛,我看他们拿的书都是比较通俗的,比如人性的弱点这样的书。在中国书店还见过一个女生好像对考古文物古文字的书比较感兴趣,她问了几种的价格。而临走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在中国书店拿了套中国人史纲问那个工作人员要多少钱,那个工作人员说要七十。我心想真他妈的是坑爹啊,想钱想疯了。人家这个女孩子看起来像个打工的,你们也不至于这样乱标价吧。人家想读点书充实下,也不必为中国人史纲这样的一二十元的书多花五十元吧。哎,当然真花七十能认真阅读且有收获那还是可以接受的。逛孔网书店的时候还听到一个女生对另外一个女生说”那书我妈也有“。在商务的店面的时候还见过一个女生说怎么都是语言类的书籍呀。大致就这些无意听到的了内容了。伍尔夫写过书里的女人与女人的书,而书市上的女人尽管形态各异,多少还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尽管这种感觉完全是自我制造的,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所谓的书女的。尽管我曾经开玩笑的说你把一个长的普通的女孩放书架旁边,那感觉完全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个人而言还是不要这种不一样的感觉的。女人的书市呢?确实也有很多操着西南口音的卖书女人,在他们的叫卖下,感觉卖书像卖麻辣烫一样。有中年的,也年轻的,但是看起来总给人泛黄书籍发霉的感觉。
以上这些算是花五元钱加四元车费走一遭的感想吧,”书市“这个称谓听起来让我联想到什么猪市,菜市之类,置身其间,形形色色五味杂陈。有的事情感受一次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