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从前的从前,有钱有势的权贵们想听音乐可以让人来家里演奏,不那么厉害的人想听个音乐你得走到歌剧院,买票,坐在那里,也干不了别的正事,就这样颇有仪式感的听着舞台上的人演奏出让你享受的旋律;到了从前的从前,唱盘机加上黑胶唱片,想听的话坐在家里就可以了,或许还可以顺手扫个地什么的;再然后到了从前,有了诸如 Walkman 这样的便携播放器,在公交车里戴上耳机,拥挤的环境中也可以挤出一片个人的天地。到了现在,对大部分人来说播放设备近乎无形,在手机上它只是个软件,音乐也变成了电子数据,走着走着突然想听了,摸出耳机就可以,要是手机够档次心理素质够硬,耳机都省了,从兜里掏出来直接用手机上配的八个扬声器放就是了。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娱乐生活不可分割一部分,据说还没有语言,就有了音乐。还不会说话的劳动人民在田里一边干着一边唱着,跟着节奏玩的不亦乐乎。收获的季节看着一大堆劳动成果开心的敲着石头木头做的斧头脸盆,把内心的得瑟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黑人在美国被压迫的时候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舌头灵活啊,嗓音浑厚啊,每天就唱啊唱啊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最后搞出好几个音乐风格流传至今。我国陕北地区也有民歌,地广人稀的高原上,大家也不担心扰民,扯开嗓子唱,唱出心里话,这形式到了青年男女那里就是用音乐表白,玩惯了这一手的青年们要是看到现在用各种手机软件来满足原始需求的估计要鄙视一句“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似乎音乐就是与生俱来的,听音乐,没理由。我小学的音乐老师站在讲台上说:“你们是不是每天都想着今天能玩一个小时游戏就好啦?”台下男生头如捣蒜,女生含蓄的笑而不语。老师话锋一转:“维也纳的小朋友们每天都想着玩一个小时音乐呢!”说完大家都呆了,觉得这个世界上怎么还有人不玩游戏跑去玩音乐?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另外一种表示方式。游戏上手快,乐趣来得快,可是玩过之后空虚感也是滚滚而来;音乐上手慢,刚开始听着自己摆弄出来的电钻声也是头皮发麻,但是真正掌握后,乐趣无穷,“一个人抱着吉他,一边弹一边唱,什么也不想干”,这是一个有过校园公开演出经历的同事说的,由此可见音乐的乐趣。
来自保加利亚的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罗扎诺夫认为节奏舒缓的音乐可以刺激大脑,从而起到消除紧张感,提高注意力,增强大脑活力的作用,但是这跟我们高中班主任教导我们的不太一样,她认为听音乐会让我们分心。高中的晚自习,班主任喜欢悄悄的从后门潜入教室,看着耳机线就是一爪过来,幸亏老师没动用剪刀,这样我们保持这一爱好的成本不至于太高,当时流行的耳机是十五块一根的,用三块钱的你都不好意思和女同学打招呼。当时苹果的设备还算是一个昂贵的玩意,绝大部分耳机线都是黑色的。厚厚的教辅书,黑色的夜,带上黑色的耳机让我们遁于无形。
现在想起班主任的这个观点,觉得道理其实是有的。当然这跟音乐没啥关系,主要是歌词,当时同学们的播放器里面大部分歌曲都是我爱你你爱我我爱你可为什么你不爱我好难受啊算了既然这样那就拉倒吧这样的歌词,本来那个年纪就心潮涌动,听多了难免躁动不安,然后就自然会想方设法偷偷违反校规。有些机智的同学是真机智啊,抄了些非主流歌词给涉世未深的女同学,之后一举冲破校规的束缚。后来网络发达了,Google 一下啥都现了形,这种技术含量低的手法就不太混得开了。
iTunes 的面世让你可以轻松的从一张专辑里面挑出你想要的单曲来买,再也不用过原来那种还要倒带才能实现单曲重复的生活了。但是似乎大家对小时候那种听收音机的感觉比较有爱,于是出现了一些电台软件,这些软件除了方便,还充满了惊喜感。同样一首熟悉的音乐,版本也一样,在电台软件里面听到的感觉就是要更愉悦一点,哪怕码率还低,我想这种情况有个原因是电台软件里的音乐也是人选出来的,这会产生一种“原来别人也喜欢这首”的认同感,认同感加惊喜感,必然比听手机里那些自己放进去的高品质版本更爽,关系大概类同自己买的孤独的牛排和别人分给你的牛肉干。这些软件还把音乐划成各种风格,风格相同的再放进一个频道,这在惊喜感上又加上了一份保证。打开一个频道,发现几乎每一首都这么对胃口,听到满意的赶紧记下来,以后统一找到高码率的版本放进手机里。一个电台里面满意的音乐越多,越觉得听到了以前没听过的风景,越觉得这个电台听得值。
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唤醒曾经的记忆,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台软件里的老歌也是意义非凡。有些老歌就好比久违重逢的老朋友,种种原因和你擦肩而过,突然从扬声器里缓缓的就出来了——这里很温馨请不要联想到某日本恐怖电影——午后,微风,阳光从窗口撒进来,你端着一本书,旁边的桌上还放着一杯水,他就这样来了,打断你的阅读进度,慢慢的跟你说起曾经的故事,三四分钟后又转身离去,留下你回味当时的感受。有时候也会来一些你毫不犹豫就想切下一首的音乐,这些音乐有的是打一开始就无感,有些是本来挺喜欢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也不是那么好,或者就是腻了,没有其他原因。电台里肯定会有这些音乐,也肯定要有这些音乐,想要惊喜,就要承担失望。
有个说法是“喜欢音乐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我想这大概就是音乐唤醒记忆后的作用吧,回忆中的旋律一放,爱啊理想啊曾经的感动啊一股脑都来了,你说要是一个人经常被这些东西冲击,还能坏到哪里去?最近刚通关 GTA V, 有个细节是崔佛开着卡车就要出去干架了,突然觉得把电台的音乐不对味,直接给换成摇滚了……崔叔按这个世界的标准来说,坏,特别坏,可他还挑音乐呢。看来音乐和你坏不坏倒不是特别有关。但是崔叔这么坏,有几个玩家会在剧情最后富兰克林的抉择中选择干掉他呢?所以我想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喜欢音乐的人,应该也比较能受到这个世界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