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看新闻,说维c银翘片里面含有的某些成分,早在若干年就已经在国际上被明文禁止使用。顿时大感惊讶,想到曾经幼时逢感冒必吃此药,现在还能好端端的活着实属命大。不过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把很多看似无关的事儿往一块儿串,并且从细节处上升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人,并且尤爱《搏击》这种黑暗题材的人来说,我自然而然的得出了一个非常消极、黑暗的结论: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的思想、哪怕是生活中的道理,都是有毒有害的。
为了证明这个道理,我先从生活常识开始说起。除了维C银翘片,“神药”板蓝根现在也进一步揭开了面纱。想起非典时期举国上下人民齐齐的往肚子里灌着板蓝根的情景,还真是有点儿生猛傻贰啊。再往回忆的深处迈上一脚,你会发现什么脑白金之类的神奇商品。它会在每天的固定时刻,以“鬼畜”的方式冲击你的大脑,慈祥的老头儿老太太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大家跟前,不会具体告诉你这个商品有什么功能,只会说这玩意儿拿来送礼简直棒棒棒!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早已经远离电视的原因,这东西在我的概念里,已经成为古化石一样的文物了。
再然后,还有“亚健康”这样的生词儿,到现在其实大家都还津津乐道。白领苦啊,一个个的都不是健康人,是亚健康。媒体、还有某些专家学者在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中,,硬生生的从健康和疾病中间砍出来了一片灰色区域。关于这个概念,没人愿意把它消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质疑它的存在,无数人会跳脚说你不珍惜注重自己的身体。而从非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说,这片区域能够诞生多少的营养品、产出多少的利润。谁会愿意费口舌堵住自己的生财之路呢?
上面举的例子,几乎每一个的重要推手都是地方电视台。所以要么怎么说我以后不想在家里装电视呢?这货播出的新闻、广告、有哪些是真实可信的?
有毒有害的,不仅仅包括这些营养品。你往街上一走,先说那些常年破旧的,总是灰蒙蒙的,门口老是摆个锈迹斑斑的体重秤的药店吧。一个个中年大妈们穿着白大褂像是看待一只猎物一样的瞄着刚刚进门的消费者。十几道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到你身上,纷至沓来的就是您哪儿疼啊您哪儿痒啊您哪不舒服啊。然后就把你往沟里带。还有就是那些书店,我就拿图书大厦来举例吧,在我看来,(也许这想法是极端了点儿),图书大厦这电子屏上推荐的垃圾真的让我不敢恭维,这年头这样的图书大厦能够存在我真觉得是奇观异象。这大厦里面有价值的书没人光顾。(其实也没多少)。市场上最热的,从了解男人女人心理,到职场上的硅谷八卦迷魂阵,一个个男屌女屌天天跟电线杆子似的站立,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渴望凭借这些在这座城市里谋一片立足之地。
书店和药店,我觉得这俩最应该被清理整顿。一个之于国人之身体、一个之于国人之精神。
话到这儿还没算完。电视不能看,报纸更不能读。本地的报纸,除了上谕政令外,其他的文章一概充斥着一股子气息,能够让我想到清晨从某个破旧巷子里面走出来个穿着睡衣,还露出胸罩肩带,拖拉着拖鞋出来倒尿盆儿的中年大妈的形象。市井小民的叩哧算计,那点儿小心思,从职场到婚姻,无不涉及。话说此时我倒不是要喷报纸,而是父母长辈们给你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变化的速度,早已经超过他们的认知。当他们将要把某个职位视为掌上明珠,当他们开始在街头巷尾交头接耳于某个职位的高薪时,基本上这职业就要走向末路了。我还记得当我报考大学时,社会上多少人都在艳羡于国际贸易这么一个专业和职场方向。等得现在,这专业有多尴尬就不用再说了吧。当然,还有一些是他们基于自己生活的年代的认知,基于对伟大的朝廷的稳定的信任而艳羡的职位,比如公务员及银行。这变起来,就费点儿时间了。但不会在父母长辈的嘴下永远长青,一直火热。要跟随长辈们的意见自信满满,轻车熟路的活着,以后准瞎。
至于未来瞎的程度和恍然大悟的程度,请参考我今天看到维c银翘片新闻的心情。
PS:请记得,在天朝,主动的抛弃独立思考而选择人云亦云,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请记得,能够让自己的未来多一点自信和乐观,永远是自己的汗水付出,而不是人际裙带关系的谋划和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