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南
  • Resize,w 360,h 240
    《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十二讲观后记

    立志、坚持、顿悟是学习语文的三重境界,但约二分之一的人停留在第一阶段立志,约四分之一的人在第二阶段的坚持之路走着走着选择放弃,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

  • Resize,w 360,h 240
    《苏轼是本书 —语文学习的人生价值》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十一讲观后记

    我们已经认识了三四千个常用汉字,也掌握了两三万个常用的词汇量,我们读了成千上百本书,我们的阅读量也超过了几万字,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我们写话、...

  • Resize,w 360,h 240
    《文字背后见人心》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十讲观后记

    一首诗,它的内涵和意蕴不只在表面的字词 ,更在于字词背后的人心与品质。读一首诗,特别是人物诗,就可以了解一个人,学习一种精神与品质,知晓一...

  • 《语文学习的“三只眼”》王崧舟百家讲坛第九讲观后记

    爱语文,是因为它有文学的美,它如雪如雨,滋养了每一片热土,滋润了每一段深情;爱语文,是因为它有历史的真,它似星辰大海,斗转星移之间,将历史定格为...

  • Resize,w 360,h 240
    《童趣诗里藏思辨》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八讲观后记

    中国古代的童趣诗,文字平易通俗,虽然没有刻意修饰,但是却极富韵味,读后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了古时儿童课余生...

  • 《含英咀华靠“推敲”》王崧舟百家讲坛第七讲观后记

    在古诗文的创作中,无论是出于平仄,还是意境的考虑,都免不了“推敲”一番。而“推敲”的典故,则源自于贾岛的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韩愈...

  • Resize,w 360,h 240
    《言与意之间的转化》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六讲观后记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有的老师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还有一些老师更是提倡让学生获得高尚的情操、丰富...

  • 《文化意象的魅力》王崧舟百家讲坛第五讲观后记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更是不断充实着每个人的内心。汉语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在这样...

  • Resize,w 360,h 240
    《字词背后的味道》王崧舟百家讲坛第四讲观后记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古诗词,我们常常有一种似懂非懂、冷僻生疏的感觉。这是因为,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他的时代,触景生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