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孤独这个词有记忆,是在小学三年级,离开家到学校寄宿读书的时候。
第二次对孤独印象深刻,是在十六岁时,妈妈去世的时候。
第三次对孤独刻骨铭心,是在十年前,生活和感情上发生变故的时候。
小时候在乡下长大,村子比较小,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生加起来不足二十个。两个年级上课在同时一个教室里,每个年级占半个教室,教我们的老师只有一位,所有的教学都是他一人完成。
到了三年级,新的学校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学校建在那个位置,是因为离周围几个村子距离都差不多,方便所有村子的人上学。新的学校离家走路要一个小时,所有学生都要求必须住校。
8岁的我第一次独自离开熟悉的家和家人,第一次拿着饭盒自己到食堂打饭,第一次一个人睡在硬邦邦的上下铺,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有点害怕、有点难过。这是我印象中,对孤独第一次留有的记忆。
我们老家的小村子,是一个群山环绕,宁静悠闲之地。对小时候的记忆,是跟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在小溪中玩水捞鱼、去山上采花摘果之中,留下的记忆都是快乐的。
而在家里,父母的感情很好,弟弟妹妹也很乖,爸爸自己做点小生意,也没让我们在生活上吃过苦。家人和睦有爱,家给我留下的记忆,一直都是满满的幸福。
直到我16岁的时候,还在学校里上学的我,突然接到妈妈去世的恶耗。那一刻,心里的感觉,就好像一块镜子被突然打碎,四分五裂。
那一刻,再一次感受到了第一次离家时,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的那种孤独,有害怕、有难过,更有着第一次失去至亲的痛带来的茫然。
人生总会有各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同时也可能会有无法预料的打击。但无论如何,地球也不停止转动,而生活总是要继续。
学习、毕业、工作、成家,人生的轨迹按步就班,曾经也以为这一生,就将在这一条路上一直走到终点。十年前的变故,打乱了固有的人生轨迹,这不在预料中的打击,将我推上了另一条岔路。
孑然一身的我,尽管身后有着关心我、爱护我的亲人和朋友,但面对陌生的路途,面对陌生的风景,内心依然感到一种看不见未来,仿佛茫茫人世,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孤独。这一刻的孤独,感受到的是无边无际的空洞。
这三个时间节点,是我对孤独最为深刻的记忆。而孤独,最终带来的结果是心灵的成长:8岁离家时的孤独,让我学会了独立;16岁失去至亲时的孤独,让我明白了珍惜和责任;十年前的变故带来的孤独,让我懂得了改变和坚强。
小的时候有父母照顾和依赖,遮挡了所有的风雨;长大后,人生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自己去面对。越长大越孤独,不是因为长大而有了失去,而是因为长大带来了成长;长大让我们有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和能力,也带来了独自面对世界的孤独。
在长大的过程中,享受孤独,并在孤独中成长,就是我们和孤独相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