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父亲是天,父亲是山。
前一天父亲还和我们一起东奔西走,说该说的话儿,去该去的地儿,见该见的人儿,办该办的事儿,忙前忙后忙到很晚。在父母亲多次催促、反复叮咛路上注意安全之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老家回城。
深夜却接到电话,马上和愛人一道匆匆忙忙赶到老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父亲突发疾病,村医、县医院的医生和我们,却无能为力,第二天凌晨父亲在我们的陪伴中了无挂碍、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愿父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父亲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我们的天塌了,我们的山倒了,我们愤恨自己无心,痛恨自己无能,悔恨自己无力,更担忧自己无助。
今天是我们敬愛、敬重、崇敬的父亲的诞辰纪念日。
父亲已离开我们多年,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时常萦绕心头,父亲善良、正直、勤劳、诚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品格深深影响、感染着我们兄妹的成长,父亲一生平平凡凡,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父亲的人生轨迹也很普通,父亲做人、做事却很感人。
父亲生于艰难困苦的1942年,上有3个姐姐。
奶奶说,爷爷是远近闻名的银匠,为人厚道,性格好爽,颇有江湖侠气,经常接济需要帮助的人。虽有三个女儿,还在永年认了干女儿,时不时接济干女儿,干女儿逢年过节必来家中拜年感谢。合作社后,被生产队安排经营管理菜园,爷爷从负责全家的钱串子改为负责全队人的菜篮子。那时,家中亲戚走动比较频繁。
奶奶说,父亲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银器,深得家人喜爱。同时,父亲爱读书,考上了任县师范(当时南和合并到任县大县)。师范生根据成绩编为前师班和后师班,前师班早毕业一年。因此,父亲那一届前师毕业的同学,国家都安排了正式工作,可他们后师的同学却赶上了国家困难时期。父亲他们二话不说,不抱怨、不埋怨,积极相应国家号召,主动替国家担担子回到家乡。
奶奶说,父亲参加四清运动是干部,根治海河、修水库是技术员,后来被聘为耕读老师(后改称民办老师),既领津贴又挣工分,村里很多少羡慕不已。
生活虽苦,却也其乐融融。父亲而立之年,可爱的三弟降生了,家中人丁兴旺,全家人非常欢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爷爷突然生病住院了。爷爷是被乡亲用木床做担架,一路步行、趟水过河送到县医院接受治疗的。父母亲为了给爷爷治病,四处借钱,母亲一手抱着三弟,一手蒸窝窝头。母亲还抱着三弟步行二十多里路把窝窝头送到医院,爷爷住院,父亲啃窝窝头、喝凉水、躺板凳侍候爷爷,一待就是40多天。
母亲说,为给爷爷凑医疗费,东家借、西家借,凡是能借的钱都借了,还是不行,就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卖了。
爷爷住院40多天,医生无力回天,最后还是撒手走了。为了给爷爷治病,欠了一大笔债,没有办法,为给爷爷办后事,要不是父母亲的坚持和姥爷的倾力相助,差一点就把不足一岁的三弟卖了。
从此,家中日子更难过了。一家六口人,就依靠我父亲一人微薄的津贴和工分养活,还要偿还因爷爷治病等欠下的一屁股债。走动的亲戚越来越少了。母亲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就是人情冷暖。”
尽管这样,父亲依然听从奶奶意见,分家过。奶奶自己过,我们五人过。奶奶优先工分分粮食,余下的工分我们再分。从此,记忆中我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父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两个家一人扛,咬着牙坚持,无怨无悔。高尔基说:“父愛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每每想起父亲,父亲善良、正直、勤劳、诚信的品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
1.以勤立身
父亲十分珍惜时间、十分辛劳认真,十分奋发有为、十分自力创造,因此父亲多才多艺且基本功扎实,在银器打造、教育教学、书法、篮球、投影、剪纸、口技、捏泥人(面食)等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银器打造、投影、捏泥人,就像变魔术似的,非常神奇,我们兄妹对父亲非常崇拜。
母亲说,为给爷爷治病债台高筑,父亲依然十分孝敬奶奶,不忍让奶奶受一丁点委屈。父母亲以吃糠咽菜聊以度日。长期吃不饱,身体过度透支、过度劳累,健康状况每况日下,双脚开始浮肿,经常流鼻血,心律紊乱,浑身乏力,上不去二楼的教室,但父亲一言不发、咬牙坚持。
为了弥补粮食不足,父亲也曾起早贪黑,到地里溜红薯、溜花生,也曾把小麦兑换成玉米,只为粮食数量能多一点。父母亲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勉强度日。
父亲再苦再累,也决不准我们兄妹辍学。父亲教育我们兄妹4人非常严格,尤其是对我教育、管理更加严格甚至有点苛刻。父亲是我的初中数学老师,从小学起,我就在父亲的亲切关怀下,笨鸟先飞,不知比别人多背了多少篇文章、多做了多少道题,因完不成任务、调皮捣蛋时常挨揍。恢复高考后的78年,我参加全县统考,录取到南和县第一中学读了2年高中;二弟初中、高中在南和县第一中学等读了7年,三弟、小妹也在父亲的要求下,在三思乡中学读完了初中。
父亲微薄的津贴、工分养两个家显然不够,父亲就利用课余时间种地,三夏及酷暑时期,他不顾高温炙烤,别人下工他上工,同时养猪、养鸡、喂羊,千方百计挤时间积农家肥、晚上借用邻居的排子车把农家肥送到生产队指定地点,去时我和父亲一起,回来时父亲拉着我,换取工分 ,有效缓解我们家人多劳力少、工分少、分粮食少,以期帮助我们能吃饱肚子。即使这样,年终时,别人家分余粮款,我们家交粮食款,没有钱,我们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交给生产队抵交粮食款。每年交猪,我们都忍不住大哭一场。
父母亲省吃俭用,鸡蛋都舍不得吃一个,全拿去换我们的学习用品和日用品了,母亲戏称开了鸡屁股银行。80年我报名参加南和县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喜获全县数学第二名、有幸获得物理第九名。高考选报志愿时,年轻气盛,没有听取父亲意见,所报志愿未被录取,随插班复读。父亲不放弃,千方百计申请补录到邢台师范学校,师从优秀班主任常志老师,“吃得苦中苦、甘为人下人”,决心像父亲那样甘做人梯。父母亲的辛苦付出,换来了我们兄妹的成人、成长。
父亲还是很好的木工、泥瓦工。父亲为母亲做过纺线、织布用的捞子、旋风等精密工具,把一棵神仙见了都发愁的扭筋麻糖树打成上房的梯子,父亲还独自设计、打造了一辆排子车。父亲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垒墙、粉墙、上大泥等,连很多专门从事木工、泥瓦工的人都赞叹不已!
为给我们兄妹4人成家,父母亲曾一度在邻居家借住。我们在城里买房后才搬回老家。老家正房是爷爷盖的,配房是父母亲盖的,年久失修,屋顶、门窗损坏,墙面脱落,街面抬高,阴天下雨时,屋外大下屋内小下、屋外不下屋内还下,防汛抗涝任务艰巨。
我们兄妹多次劝父母搬到我们家居住,也可以自己单独居住,家中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父母亲没有听从我们意见,在身体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建房,彻底改变了居住条件,为母亲积攒下一笔养老金后,把母亲交给我们陪伴,嘱托我们一定好好赡养母亲。
2.以德服人
父亲为人厚道、心地朴实,每年春节前,从早到晚义务自费为乡邻义务编辑、书写对联。
父亲的同事说,父亲公私分明,坚持不说错话、钱不装错兜。恢复高考后,有志青年不甘平庸,积极复习准备参加高考。父亲应约牺牲休息时间为人辅导补课,从不占用工作时间,虽然日子过得艰难,却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校长说,当时日子实在是太苦了。有一年,就要过年了,街坊邻居大都在准备过年,我和你父亲却愁眉不展、相对无言,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津贴都补交了口粮款,家里一分钱也没有,一家老小怎么过年?那时,我是校长,你父亲是会计,学校账上一共结余5元钱。我们两人思虑再三,最后决定犯一次错误。没有请示中心校长,自作主张打借条,先借钱过了年再说,领导给什么处分都认了。你家7口人,你父亲借了3元;我们家5口人,我借了2元。就这样,我们两家过了年关。后来领了津贴,我们立即归还借款。所幸,没有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父亲“宁可扫平威虎山,也要供孩子上学”的坚强精神,不仅激励着我们兄妹刻苦学习,也激励下一代更加努力。父亲从自己并不多的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设立奖学金,鼓励下一代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截止现在,下一代已有9名大学生。
3.以诚待人
父亲说,说话要真诚,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不说谎、不失信。真心诚意地对待家人、对待亲人、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工作,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父亲强调,人前一句话,佛前三炷香。男人,唾口唾沫是个钉。说过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兑现。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能反悔,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耍两面派,欺骗人。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校长说,学校账目出过一次错误,本来不是你父亲的责任,可当事人不承认,你父亲有口难辩。你父亲说不清楚,就不说。干脆,你父亲就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头上,忍辱负重、替人背锅。时间过了很久,当事人想明白了问题,年轻人爱面子,就是不好意思说。父亲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地对待他,深深感动了大家。
亲人说,尽管父亲收入不高、生活拮据,依然做人做事端正,常以恭敬之心侍奉奶奶,尽管自己生活艰难,却从不让奶奶受委屈,基本确保了奶奶衣食无缺、心宽康泰、安享晚年生活,最后安详地离开人间。为了爷爷、奶奶和我们,父亲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卖完了,唯独爷爷奶奶留给父亲的物品,即使生活再难,还是咬紧牙关原封不动地作为传家宝传给了我们这一代。
我刚参加工作时,一学生骑着他叔叔买的日本产铃木二手摩托车。我出于好奇骑了一圈,第一次驾驶根本谈不上什么技术,也可能是大意,返回时因车速过快撞在树上,幸亏是撞在树上,如果撞在墙上,命都难保!父亲知道后,心如刀绞,急急忙忙往事故现场赶。路上看到是我用排子车拉着撞坏的摩托车,他才释然。父亲二话没说,按对方要求赔偿,花费了父亲将近10年的津贴总和。这次,父亲没有揍我,也没有批评我,却比揍我的效果更大。
父亲总说,如果一个人不诚,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就是钱再多,有啥用,没有人信任你,你还怎么做人?
邻家说,我们家粜粮食结算时,商贩多算了我们家钱。父亲知道后,立即拿着多出来的钱,四处寻找那个商贩,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到商贩并把多出来的钱还给了商贩。商贩很感动,知道的乡亲们也很感动,商贩激动的说:“现在,都向钱看齐。像你这样的好人实在太难得了。”
同事说,父亲作为替国家担担子的师范生,有很多机会转正。尽早转为公办老师,那可是每一个民办老师梦寐以求的事。父亲从来能让则让至少不争不抢,都最后才转为公办老师。作为师范生,学历合格,资历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有目共睹。老师晋升中级职称,却从来都是僧多粥少,父亲一让再让,直到退休还是初级职称,很多年轻老师都替父亲打抱不平,父亲坦然一笑,该干啥还干啥。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父亲以勤立身、以德服人、以诚待人的精神却光照千秋,永远激励着我们提升自我、向上向善、尊敬师长、孝老爱亲、奉献社会!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父亲,我们永远愛您
早就想写写父亲,却总是不知何处下笔。昨天下午决定,先下笔写再说,光想不行动永远是空想!
说干就干!马上开始构思、拉提纲,打腹稿、码字。
夜耘
凌晨基本成形。
晨耕
一边陪伴家人,一边怀念父亲,回忆父亲所说所做及父亲身边人所说的话,完善、修改,于22:30时基本定稿!
基本定稿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