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吃货,平常生活最大乐趣便是研究吃了,吃得久了便也开始学习做饭,时间久了便会发现,做菜的时候掌握一些小窍门会给饭菜增色许多,(当然,掌握多了或许也会增肥许多。)煮酸菜鱼里面加上一些猪油或者其他动物油口感会更丰富,咸烧白蒸熟以后放置一晚,第二天再次加热以后味道会彻底融入肉里让你欲罢不能,熬辣椒油先把1,2个八角炸香,里面再添加些花生碎,拌菜拌面都会香辣可口。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总是有一些特定的方法或技巧,掌握住这些,做起事情来才会变得又快又好。就如 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所言,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实用地实用。
那么这些使用的原则是什么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把关于写作技巧的结构,风格,可读性总结成为20条原则加以说明。结构也就是整个文章的框架构造,关乎文章的组织以及表达观点的顺序,风格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写,如何使用恰到好处的例证去支撑你的观点。而可读性就是如何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的结构。
我们生活或者工作中所运用到的写作类别一般都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也就是文章一开头你就要让读者知道你是干嘛的?把你这篇文章的总结或者结论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就是把你的观点分成一,二,三,四,几点按照顺序排列。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的把戏,开宗明义点主题,欲说还休那是小说里面的把戏。你要想成这是一份写给领导的报告。猜猜猜的领导或许会告诉你,我猜你是不想干了!
开了头点了题,接下来就是正文部分,也就是关于你主题的观点,分成二到四个部分来说明。最好是取其中间三个部分为佳,不过不可认死理,根据文章内容自行调整。这些观点的排列最好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也就是说重要的放最前面,依次递减。
这些被你分成一,二,三或四个部分的观点,最好是一个观点一个段落。跟文章总体结构相似的是,每个段落的开头一句通常用来总结这个段的段落大意。也就是主旨句。紧跟的就是你说明这个主旨句的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这些观点的时候,一个说完再讲另外一个,千万不要这个观点说一句那个观点来一嘴,讲完一个再讲下一个。不然文章就会显得乱七八糟,看的人也会心烦意乱。你想想要是跟你聊天,这个事讲到一半勾起你的好奇心,接着又思绪跳跃突然开始讲一件。你说心烦不心烦!
观点表达完以后,文章的末尾一般来说会再次总结说明。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校交的总-分-总的结构,不知道你们忘记了没,反正我是忘记了,直到看了这本书以后才再次想起。
文章的风格。
正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面所言:“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这首先就要求你需要用准确的描述词汇,积极的语气,以及充分可信的论证。就如你去新公司面试的时候,你告诉面试官,你的工作能力很棒!但是你不能只说这一句就完,你还要说怎么棒的,做了那些项目,完成得怎样?业绩提升了多少个百分比,给公司创造了多少利润,等等具体事例和数据加以说明。
除开数据和事例,还可以用下面这些方式来支撑说明你的观点,有趣的小故事,引用一些伟人或者名人说的话,类比(也就是寻找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的相似性),明喻或者暗喻。明喻是比喻两种不相似的事物。暗喻是直接指示某物的另一面。
总之,在打造写作风格这部分,要注意用词准确,语气积极,事例精准,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才能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还要注意不要用太长的句子以及保持文章整体的简洁,别太罗嗦!
第三部分,文章的可读性
可读性也就是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的方便。提高可读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我想这就应该是所谓留白的魅力吧。我个人属于文章的排版比较没有美感的,这方面需要学习,当然其实各方面都还需要学习。
除了留白以外,还可以使用视觉标记,比如把重点的词汇加黑加粗,引用的部分打阴影或者斜体等等。如果文章比较长,那么就按照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使用一个标题归纳大意,然后划分区域。这样读者阅读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一部分太长而感觉疲惫。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面总结的原则看起来简单,但是真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以后对你的写作道路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写作跟做菜有共通之处,什么菜式用什么步骤什么火候,调料配菜先后顺序,都有讲究。写作也一样,学会了技巧,接下来就是勤上手练习,当然可能熟练之前你会“烧糊”几份菜。但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总有一天你会端出属于你的那份“色香味”俱全的作品。
一点拙见,抛个砖,希望能引来玉,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