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模式是“刺激—反应”,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则是“刺激—心理认知—反应”,无论什么认知都是我们自己真实态度的体现,要做的不是否定排斥这些态度,而是试着并存上稍稍不同的其他态度看法,体验一下会带来什么不同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行为实验活动,比如现在我们搞的微笑幽默实验活动。
三大心理咨询理论流派中,剖析人性最深刻的是精神分析,现实具体可操作的是行为主义,启发潜能积极向上的是人本主义。至于具体心理咨询技术则有成百上千种,但是应用覆盖面最广的如果说是认知行为疗法,估计反对的不多,事实上无论何种咨询技术,都离不开对认知、情绪、行为这些心理过程的处理。
心理问题本质就是认知问题,因为“心理就是思维,思维就是心理”,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说过“一个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解释所困扰。”这意味着情绪来自解释,也就是不同认知导致不同情绪反应。行为背后是认知,即便本能驱力驱使,情欲动机的激励,还是要通过认知来起到“发动机”作用。
压力的产生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压力源,相当于外在事件的刺激,另一个就是心理认知,这类似中介放大或者缩小,最后表现出的是压力导致的行为表现。如果简单归纳,压力其实就是“刺激~心理认知~行为”这个公式,我们无法决定刺激压力源是否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理认知应对,所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比怎么做更重要。
刚刚看到心理群里有朋友发出来个人感悟,“觉察最新体验:昨晚老公说鞋子磨脚,我说去老李那里修,他说上次那双鞋修的不好,反而更磨脚了,要自己修。我突然就有情绪了,情绪里有他对我的否定,因为上次修鞋地方是我领他去的,既然你认为我提供的方案不可行,那又来问我干嘛?可是我突然又意识到他来问我是寻求解决方案,而非故意或者预料不好而为之。到这个地方我立马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情绪又转回了平静。”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压力反应之下认知体验过程,刺激来自老公抱怨,行为是情绪失控,认知看法先是自己被否定指责转而变为自己是在提供帮助,情绪随之由失控转为平静。不合理认知理念包含绝对化、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化,这里最初的想法来自这三部分认知:我绝对不能被批评否定,一旦被指责就会糟糕至极,如果这件事情被否定了意味着我整个人就被否定了。这位朋友分享这个事例后感觉非常舒服,“这次觉察体验很有意义。是一次成功的觉察,至少可以让自己失控的情绪很快的平复下来,并且毫不费力也不违心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确实很微妙,并且感觉很妙。”“内心的感觉很妙,仿佛一个我打赢了另一个我。”
接着另一朋友也分享了自己情绪剧烈波动感受,“那一刻,突然有一种情绪升起来想要怒怼回去,想说:我才没那么重男轻女,生男生女无所谓。刚要说出来但理性迫使自己冷静一下一想,我这个情绪来自哪里?是他戳中了我什么情结,其实可能我也有这想法只是我不想面对自己这一部分?还是想要辩解,为自己开脱?于是,情绪没有爆发居然平静的说了一句:让我想想我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最后还给对方回复了一个笑脸。”情绪控制的背后完全是认知意识的调整,有时候这个调整可能就是微微一动,非常微小,不过是转念而已,如同那本书名“一念之转”,就会带来情绪行为截然不同的改变。心理认知活动对于刺激的调节作用就是如此重要,所谓“一念是魔,一念是佛”,稍稍冷静七秒钟,刺激~行为模式就有了新的不同体验,这就是成长。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态度微微改变一点点,这一点点觉察行动,就已足够。
至于这些朋友的美妙分享和感受,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多,因为正如我回复的,“分享其实暗含一个心理理念,增强控制性就能收获力量感~成功调控情绪体验到控制感,这就是自我奖赏,正强化今后的情绪管理。”通过改变认知获得了非同寻常好体验,带来的是自我控制感提升,效能感受的舒适,这就是自我奖赏和自我强化。
情绪管理分析:根据今天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经常为难自己的那些反复重复的想法,体会这些思想给你带来了哪些难受的情绪?可以用本子记录下来,以后留意觉察。
自动思维想法带来糟糕反应,反过来遇到刺激时候略微暂停七秒,稍稍改变一点点想法,就会把激烈反应变得平和起来,由“小刺激~大反应”到“小刺激~小反应”,毕竟有理不在声高,强大才不急躁,会刹车才会开车,及时止住最重要。
沟通练习:跟你选出的折磨自己的想法进行自我对话,问这样几个问题:这个想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想到什么人生事件?这些事件给你什么感觉?
“当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时候,通常会带来激烈暴躁负性言行情绪反应,看似条件反射行为,其实还是大脑心理认知的调控结果。
这个认知就是自我太弱小,以至于不得不自我过度保护,容不得别人批评评价。让人把哪怕再歪曲的看法说完也不怕,因为说不说是人家的事,听不听是我的事。我无法左右别人看法,哪怕非常不公正,含沙射影,如同我也会这样对待不喜欢的那些人,但是可以先接受再反应,微微一笑,拈花一笑,出其意料,借机提升自我效能感功力不亦乐乎!”
动物行为模式是“刺激—反应”,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则是“刺激—心理认知—反应”,无论什么认知都是我们自己真实态度的表达,要做的不是否定排斥原有这些态度,而是试着并存上稍稍不同的其他态度看法,体验一下会带来什么不同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行为实验活动,比如现在我们搞的微笑幽默实验活动。
附22种名词解释,容易给人带来焦虑、抑郁、愤怒、强迫的不合理想法:
1、取悦他人:认为自己应该尽力让别人高兴,尽管这个过程中自己很痛苦。
2、恐惧冲突:认为彼此相爱的人永远不能争吵或者动手。
3、自责:如果和别人的关系出现冲突,一定是自己的责任。
4、指责他人:如果和别人的关系出现冲突,一定是对方的责任。
5、强求他人:认为他人应该用自己期待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6、自我真理: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7、对赞许上瘾:需要别人的赞许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8、对爱上瘾:认为缺少了爱就不能感受到幸福、充实。如果没有人爱自己,生命就没有了价值。
9、恐惧被抛弃:如果被抛弃,认为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觉得如果是孤单一人,必然会生活悲惨且没有价值。
10、对成就上瘾: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依赖于他的成就、智力、才能、地位、收入和外型。
11、不能失败:认为自己永远不能失败和犯错。
12、抗拒无能:如果自己有缺陷或脆弱无能的话,人们就不会再爱或接受自己。
13、自我价值定义:认为自己拥有成就、智力、才能、地位、收入和外型,才有存在的价值。
容易给人带来焦虑、抑郁、愤怒、强迫的想法(2):
14、恐惧愤怒:愤怒是危险的,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它。
15、感受完美主义:我应该总是开心快乐的。
16、拒绝情绪感受:认为自己不应该感到悲伤、焦虑、难以胜任、嫉妒或者是脆弱等情绪,认为应该把这些情绪隐藏起来,避免让别人感到不安。
17、想法广泛化:你觉得如果有人看不起你,这种情况会蔓延,最后人人都看不起你。
18、通过担忧获得安全感:如果我有足够的担忧,那么每件事都不会再有问题。
19、绝望:认为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从未感到过快乐和充实。
20、无价值感、自卑:认为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有缺陷的、低人一等的。
21、过渡理想化自我:感觉自己是超人,总是很强大,从不示弱、嫉妒或脆弱。认为应该把这些情绪藏起来,免得引起别人的不安。
22、恐惧负面的情感:觉得自己不应该焦虑、紧张、悲伤、极度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欢迎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