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母校80岁生日,举渭南同庆!
本来在参加着另一个培训,时间重合,可到底我还是跑去生日会上分了一块美味的蛋糕——下午是李政涛老师所作报告《如何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思维品质》,他围绕教师工作瓶颈的出现原因,介绍了很多正确的理念,杨XR老师评价其“既有有思想的方法,又有有方法的思想”。
我们在工作中常遭遇到“瓶颈”的原因:
一、激情。教师教学激情的消失,教师职业的“倦怠”。“倦”,人卷起来了;“怠”,心被台子压着。
二、积累不足
三、思维品质(经验)
Q1:以什么样的思维品质去整理零碎的经验?
A1:看思维的
①清晰度
②提炼度(一句话:核心问题)
③合理度
思维方式:传统/今天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定学/以学定教 均为一种割裂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非此即彼思维;而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关联思维,整体通融思维,综合渗透思维,互动生成思维——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④开阔度
⑤精细度
⑥创新度
⑦通融度(最缺)
⑧生长度—— 生长度太低导致思维的自我固化,自我板结化
Q2:经验从何而来?自我训练!
教师的专业技能自我提升:“六课”技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与听课,写课
说课:不带说课稿,不读稿不念稿
评课:评课的高手?
做好鉴赏家
做好批评家——真、准、深
做好建筑家——指点江山,打江山,长征——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方案——重建力)
写课:案例,课例,随想,论文(今与丹丹聊:每周应该看2篇知网论文)
例如:评课技能的自我训练!
于漪:“课堂是活的教育理论”
李政涛: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共同创作的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不可代替,不可复制的课堂作品。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
李教授接下来讲到自我提升四步曲:
第一步 模仿对象(学习标杆,高人或高手)
冯友兰:学习的3个境界
照着说(做):仰视
对着说(做):平视、对视
接着说(做):俯视
我们在这一步里要注意说自己,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根基和观念。
大概就如同菁华网、北京四中的肖振龙老师于我的导向作用吧,肖老师前天回复告诉我,在这个过程中 独立思考 很重要。
第二步 全程实录
第三步 复盘揣摩 (旁观式学习)
学习别人的评课视角(教学、教与学、如何互动生成、互动质量)和评课语言(如何吸引?打动?说服?)
eg,窦桂梅,《我的爸爸叫焦尼》,母亲,父亲,“让我们把父亲放在脑里,含在嘴里,然后咀嚼,从心中喊出来,谈谈你对父亲的感受”,一下子调动了孩子的课堂兴奋。
第四步 反思重建 (返回自身式学习/自我构建式学习)
下面整理一下Q1,如何去整理经验,提高思维品质?
一、清晰度
清晰度的提高依赖经验的丰富,与清晰的丰富两个方面。于教师而言,主要是以下六点:
(一)清晰学生
一是教学设计——一度清晰
二是教学过程——二度清晰
三是教学反思——三度清晰
课前课后进行对照!教学效果在意料之中?or 意料之外呢?
(二)清晰内容
课前:
一是我为什么要教?(教的理由)
二是学生为什么要学(学的理由;eg,红色诗词,培养自信、豪迈的中国人)
三是什么已经不需要教、讲?(学生已有、已会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
课后:对照!反思!
一是我想教什么和实际教了什么的差异
二是我教了什么和学生学到了什么的差异
(三)清晰目标
首先清晰目标精准打击要避免:
一是抽象目标(eg,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十全大补的目标
其次清晰学习难点
最后清晰学习障碍点
学习障碍点:学习提升点or生长点,带着孩子从哪里提升?到哪里去?生长到哪里去?
(四)清晰方法
《教育常识》李政涛
(五)清晰环节
1. 每个环节要解决什么特殊问题?
2. 环节之间的关联,衔接,推进,提升or生长?
不是:滑冰课、漫游课;是:刨坑课、攀岩课。
(六)清晰指令——反思对象
避免抽象指令!认真倾听。 《倾听者的教育》——什么是认真的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告诉孩子们,别人发言时我们要①专注②理解(听懂)③补充④比较⑤动笔(重复、学习)⑥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举样板举例子)
三、精细度
对细节的敏感、揣摩、设计、实施。
小组合作: 细节1:细节的起点——从同桌合作开始;
细节2 :前提条件:一是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实践,把个体放在集体中,不要用他人、小组的声音代替自己的思考;二是激发合作需要;三是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小组人数(4人最佳)
细节4:时间底线(3min)
细节5: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轮换交叉、弹性分组——走班制,走组制
对上面提到的走组制感觉操作起来不敢期待,操作起来应该会课堂较为混乱。
细节6:分工——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细节7:规则——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补充或总结。
细节8:注意小组发言代表的第一句话。我?我们! 当是“我认为……”,则注意纠正,“我们小组认为……”
细节9:评价——小组发言内容、——评价对象;谁评价?教师、学生、获小组互评,自评——小组、个体。
细节10:差异资源 代表、指导
细节11:板书?如何从静态板书走向动态板书?如何动态生成?
细节12:组际互动,对话和交流? ——避免报幕式交流、割裂式交流
教师要注意使用教学指令(以教定学):评价!补充!建议!提问!or质疑!启发or收获!
细节13:巡视——最佳巡视路线?说话的最佳地点?(此时教师说话注意?①唠叨②轻声③沉默,不要做沉迷的巡视者)
细节14:动笔 一是提升倾听能力;二是提升对信息资源的捕捉力、提炼力,整合力和利用力!
细节15:年段特征(年段感,学段感,年级感)
细节16:学科知识特性——学科感(学科思维,学科素养)
【碎•珠】
1. 毕业至今听得最棒最认真的一次报告,大笔记本记了8页纸。(坐在了第五排的好座位,有点棒!)
2. 李教授的报告方式很独特,笔记本连在大屏幕上,一边讲一边在word文档中敲着自己的思路和关键词,生成着不断“变幻”的板书,像蓝天上变幻的“白云苍狗”,再加上优秀的报告内容,使得我的思维全程在线。
3. 记下此篇只是为了反刍,为了思维再整理,再出发,如同我对学生的要求。
4. 上午在直播中看到很棒的校庆节目,其中
一个很感人的小品,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她。太像她了!
于是发给了那个,我特别尊重的爱戴的她。
再回母校,一幕幕回忆仍然很动人,可是班主任工作调动了,又加上搬新址,说实话是感到些许陌生,但仍然也感到荣光,以及对母校未来的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