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甚好,天空蓝蓝的,略有几丝云朵飘着,弟弟提议带妈妈去爷爷奶奶曾经住过的栗园村转转,那时妈妈是新婚的嫁娘,曾和父亲陪爷爷奶奶住过好长时间,应该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我也常听年长的哥哥姐姐们提起,他们从外地回来都喜欢去那里看看,寻找他们儿时的欢乐,一直纳闷他们心心念念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地方呢?于是欣然前往。
随着两山一湖景区的开放,公路修到了云台山下,从云台山下往东北方向有个岔路横贯庙山,延伸到方山森林公园,妈妈一路上啧啧赞叹,过去的崎岖山路,羊肠小道去哪里了。
栗园村位于庙山下半山腰,公路从村旁通过,我们从村口下车,首先被一户人家门口的槐树吸引,这棵槐树看上去也是历经很多年了,树形大而魁伟,枝干遒劲挺拔,虽是秋天,叶子是翠绿的,从树下透过空隙能看到蓝蓝的天,清澈,明丽。
经过栗园村的牛棚,猪圈,羊圈,狗窝,听着哞哞声,呼呼声,咩咩声,还有狗叫声,一只大红公鸡带着一群母鸡刨土,啄食,散步,它们好像在欢迎我们,心想这里的人们应该是靠山吃山,水草丰厚,以养殖业为主吧,村里有几个晒谷子,玉米的人,妈妈向他们问起了几个老人是否还健在,身体状况如何,其中有一个就是故人的儿子,他竟然知道爷爷奶奶,说是住在北窖里的,他们称爷爷奶奶住的地方叫北窖,说当年他家住在下边,上一个山坡就到了爷爷奶奶住的地方,看到妈妈是很高兴的,好像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从这个小山村的东边下坡,就是去北窖(估且叫北窖吧)的路,在这条路上才有山路之感,山村之感,土路上是半干的,干的,湿的牛蹄子印,踩在上边恪脚,绊脚,孩子们没见过这像标本的牛脚印,高兴地用他们的脚去丈量牛的脚,蹦蹦跳跳,就连路上的牛粪,羊粪也是新鲜的,比来比去分辨,自有他们的快乐。
走完这些脚印路,遇到一个浅池子,水是黄绿的,不甚清澈,可能是牛羊吃饱了草料饮水之用,边上也有蹄印,池旁的路泥泞,牛脚踩的印渗出水来不好过,我是背着女儿过去的,弟弟提出要背着妈妈过,被妈妈拒绝了,妈妈踮起脚尖竟小跑了过来,把我们惊讶了,经过这个池子,继续走是上坡路,这路有些陡峭,路上多石块,大的,小的都有,刚好可以坐在上边歇息,妈妈说以前这都是窄细的小路,一人能通过,现在哪里来的这么多石头,我说可能是经年累月大雨冲刷下来的,偏僻之地没人打理就成了石块路了,也成为来者的风景,我也不禁想这北窖是什么样的,恍有世外桃源之感了。
我牵着女儿,儿子护着他的外婆,弟弟在前边探路,在斑驳的树影间前行,不一会儿到了一个平坦的地方,比较宽阔,这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核桃树,妈说到了到了,就是这儿了,这棵树虽然长大了,可树杈的样子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样子,是她心目中的样子,妈指着崖畔说这里以前有一棵更大的核桃树,每到夏秋时节结了核桃,树枝能垂到地面,一伸手就能摘核桃吃,树下有一个磨盘,是爷爷奶奶磨面粉,磨饲料用的,妈妈也曾在树下支着织布机纺线、织布,以供全家人的衣食之需,夏天的夜晚坐在树下乘凉,听山涧的虫叫鸟鸣,看萤火虫飞来飞去,在我听来竟有些向往,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我们绕着这个核桃树,妈妈指给我们那里是曾经盖屋子的地方,那里是牛棚,那里种过菜,她说爷爷奶奶曾经养了两头牛用来耕种这山后边的百来亩平坦土地,那个年代人们缺衣少穿,好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勤劳的爷爷奶奶种植着先祖留下的这块风水宝地,带上尚未成年的小儿子我的父亲离开村庄来到这里,春种秋收,开砖窖创收入,自力更生,以供一大家人的生活,家里的日子在那时也算是富足的,我的外婆也愿意把我的母亲,家里唯一的女儿,东塬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女子,生产队里的劳动标兵,不顾我的外爷的反对嫁到人们称为山里的地方,很大的原因是能够吃得饱,穿得暖。
妈妈说这里有两眼泉子的,我们找到了一个下陷的坑,妈妈说这是那个大泉子,用来洗衣服,浇地,还有一个小泉子,用来烧水做饭喂牲口,我们没有找到小泉子的痕迹,以前这里有个滴水崖往下滴水,爷爷就利用天时地利挖了两个泉子,多么聪明睿智的爷爷,这里是半山腰,免去了去山下挑水的不便,也免了很多劳累。
后来退耕还林,土地归了国有,栽了树木,隶属于新卓林场的刘坪工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便回了村。我是在他们离开这里后出生的,妈妈说爷爷去世时我不到一岁,奶奶去世时我不到两岁,奶奶对我甚是疼爱,因为上边有一个姐姐不幸早夭,我的小名是奶奶起的,希望我像山间的荆棘一样浑身带刺不被人欺负,也希望我像荊棘一样不畏环境,顽强生长,而我对爷爷奶奶是没有印象的,仅有的印象是停留在家里仅有的两张照片里,听着妈妈的讲述,我对勤劳,智慧,慈祥的爷爷奶奶多了很多崇敬,也多了很多想念。
妈说从滴水崖向东爬坡是回我们村凉泉的路,路上要经过石梯子,石蛤蟆,十二盘,山神庙梁,我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充满想象,富含传说的名字,小时候常听父母说起,如果走累了,往石蛤蟆的嘴里支根棍棍,就又精神饱满了,十二盘是十二道弯盘盘旋旋,说到了山神庙梁,眼界有多么开阔,一眼就能看到山下的凉泉村,如今这里已不见妈妈说的那条路,但我相信这附近肯定有路能走到妈妈所说的胜景之地,若不是今天携老带幼,我很想去探探的,只有以待来日了。
我们坐在那曾经的核桃树下,这里有一片草坪,旁边的茅草长成一簇簇,像芦苇随着微风摆动,那泉迹旁两头小牛低头吃草,看起来闲适信步,一头小黑狗被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醉卧在结满桔黄果实的软枣树下,我们刚来时还叫了几声,可能是主人让它看护着小牛吧,山坡上的山花正烂漫地开着,听妈妈沉醉地向我们讲述那过去的事情,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感,真应了那句“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涧”。
我望向远山青黛如蓝,在那云蒸霞蔚里有数点红叶点缀,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沐浴着自由的风,看西斜的阳光洒在妈妈的头顶上熠熠生辉,好像来到了妈妈心中的桃花园,这何偿不是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呢!
2018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