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写了篇剧本大纲,差点想逃走》,有人留言,说自己也是这样被老师否定,感觉生无可恋。确实那会儿浑身透心凉,趴在电脑前不眠不休挣扎出的,在别人眼里成了一团破布垃圾,那种滋味怎么能好?可是就像皇帝的新装,我们常常面对众人的缄默,或者虚假的奉承,唯有真实才能将你点醒,虽然它带着刺。
继续写了第二篇,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熟悉,写得飞快。那个人小时候被父母抛弃,学过画画,做过屠夫,勾得教授的女儿私奔。人到中年,公司经营得不错,生活优越,忽然脑筋搭错线,想要成为画家。他弃绝生意,关起门来画画,四处寻求认可。然而他没有成功,或许画得不好,而且他是草根,任凭如何费心努力,得不到主流的认可。妻子无法忍受,要和他离婚。他开画廊,没有名气,没人买画,最后他无奈放弃。当回归普通人生活后不久,查出了癌症晚期,得知他的事迹,主流画届为他举办了平生唯一的画展,不久他离开了人世。写完后我还挺满意的,像个故事了。可老师点评:“故事写了小画家的一生,画家没有主动的行为,只有对生活的被动反应。这样的故事很难打动人。只有一味比惨。”
再次面对否定,我倒是心平气和。想想老师说的没错,照搬真实毕竟不是艺术,艺术是真实的提炼与升华。剧本需要撑起至少90分钟的电影,需要牢牢把观众绑在电影院,抓住他们的眼球和灵魂。需要天衣无缝的逻辑,需要在观众看完后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些我都没有做到。
虽然写了两个不成功的故事,我却不会否定了自己。练笔过程其实大有收获。首先,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现在我做到了。第二,从前写东西常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也就是自嗨,而这次跳出来,试图写出能被人看到的画面。第三,如今看电影或许会成为一个理性的观影者,不会被动地跟着剧情走,会关注电影的结构线索隐喻等等。第四,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到自身的弱点才能够提升自己。第五,我有勇气,就像是说不好外语也会和老外胡诌的那种人,在许多出彩的作品前,我有羡慕,却不自惭形秽。
那天对留言的朋友回复:“能够有人说,其实也是一种幸福。”非文学语言专业,凭着一腔热爱,这些年在QQ空间写心情随笔,自娱自乐。然而成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书读得不少 ,东一本西一本,读来读去依然在很浅的层次。有人点拨,有人批评,这是机缘,要好好珍惜。
我的生活状态稳定安适,生活在三线城市,不愁吃穿。相夫教子,逛街聚会,电视网络,时间可以很好打发。但是那些安放不了一颗心,一颗蓬勃的,不安分的心,它需要宣泄,需要抒发。或许没有充沛的才华,然而,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想让那支笔更自由。
人生一世,这是唯一喜爱的玩具,想一直玩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