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在你接下来的五分钟时间里,不要想白熊。要知道想白熊是不对的,所以你不能想。
我们要聊白熊的事吗?当然不,所以不能想白熊哦,一点都不能想呵呵哒。
有没有觉着你现在满脑子都是白熊的事ლ(ↀωↀ)ლ?
对了,这就是1985年三一大学心理实验室做的一个“白熊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要求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面不要想白熊的事,结果多数人不停地在想白熊是个什么鬼ɿ(。・ɜ・)ɾⓌⓗⓐⓣ?
当我们越是不想做一件事,就会控制不住越去想它。当我们尝试控制自己不要去想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刻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这种情况在我们处于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发起白熊实验的丹尼尔·韦格纳罗博士把这种情况称为“讽刺性反弹”。
在你失眠难以入睡的时候,越想着快点睡,越睡不着(⊙㉨⊙)焦虑烦躁的时候让自己停下来,不要越陷越深,可是焦虑的更厉害了。
在压抑人的本能时,就会产生这种讽刺性反弹效应。当你做一项高难度工作时,脑子里想,不要失败,不能失败,可最后还是失败。
人越是想摆脱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是我们自己一再地强化这个想法而已。但是一般自己不会觉察到这是大脑玩的小把戏,不会是真实发生的情况。比如看到电视上对于飞机失事的报道,这让一些害怕坐飞机的人感到更加恐惧,会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其实汽车事故率比飞机的事故率高多了,汽车事故天天有就是最好的证明。飞机可不是( ˘•ω•˘ )
怎么有效改善“讽刺性反弹”情况呢? 韦格纳罗博士提出,放弃自我控制,让自己表达出来,顺着它去想,不要压抑自己,可以想的具体一些。这样反而会减少你不断想起它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一个小伙伴和你说他刚分手,忘不掉静静,你就不要向之前一样让他控制住不要去想,对你没好处。要让他去想静静,静静这人多好,静静多美,和静静去过哪些地方,做过什么爱做的事……然后静静就“不见了”。你们又可以欢乐的在一起玩耍了,直到下一个静静出现。
如果只是任自己想还有点不够,那么当那个想法又来了时,自己说它回来了,知道它的出现就好,不要相信它,接受他的存在。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体感受上,看看你是否会感觉紧张,心率或呼吸是否有变化,一旦观察到这些想法和感觉,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感知自己是怎么呼气吐气的。这些烦心的想法和感觉会随着呼吸自然消散。同时可以把他们想象成飘过脑海和身体的浮云。不要停下呼吸,想象这些浮云不断消散或飘过。把呼吸想象成一阵风,会把这些浮云吹散、吹走。只要保持呼吸就好。
最后,你是不是还在想白熊ʕ•͓͡•ʔ-̫͡-ʕ•̫͡•ʔ
【参考图书信息】
书名:《自控力》
作者:【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王岑卉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42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