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文:我开始琢磨怎么能让自己馋一点儿。那年月机关里宴请还很普遍,我常有机会置身参翅燕鲍的珍馐丛中,口舌与美食交缠得并不少。只是福薄不足以承富贵,吃什么都木然而难以下咽。并且还总有煞不住的小家子气,面对一席佳肴却想着,这得是多少人辛苦一天的收入,愈发惶惶不可终餐。由此看来,砸钱吃好的这条道是走不通的。
我的仿写:我不知为什么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吃中带着馋的人。每次外出就餐,都提醒自己矜持一点矜持一点,面对一席佳肴,只是总是有煞不住的馋气和小家子气,福厚足以承富贵,吃什么都是欣欣然顺而下咽,靠节食减肥在我这儿是永远行不通的。
作者原文:他(上海老头)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
读着读着,我突然感到一种辽远的、空虚的况味自腹中升起,一路涌至舌根处的腺体,然后在嘴巴里疑惑地打了个转,最终随着一声唾液的吞咽,又消褪回去,流落腹中。起初我没大留意,不曾想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内,身体里各处更肆意地此呼彼应,很快就形成了淹然之势。我心烦意乱,放回书,匆匆走出图书馆。可怜的我一直走出了那幢楼,走到了无遮无拦的瓦蓝天空下,才猛然意识到:我这是——想吃东西了。
我的仿写:中午回到家,婆婆已在厨房把饭菜弄好,一盘煎瓦块鱼,一盘锁边土豆,一盘清蒸茄子,一小盆南瓜叶鸡蛋汤,我负责摆碗摆筷,摆着摆着,我突然感到一种辽远的、空虚的况味自腹中升起,一路涌至舌根处的腺体,然后在嘴巴里疑惑地打了个转,最终随着一声唾液的吞咽,又消褪回去,流落腹中。起初我没大留意,不曾想突然感觉心烦意乱,可怜的我望着桌上的菜,猛然意识到:我这是饿了。
作者原文:萧胜每天去打饭,也闻到南食堂的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是香,闻着这种香味,真想吃一口。
我的仿写:每次从二中门口过,都闻到宜都凉面的香味。肉丝面,羊肉包子,牛肉包子,蒸饺子,米酒汤圆,我都不稀罕,唯独凉面,我天天吃,天天见,还是觉得香,闻着这种香味,就想吃一口。
作者原文:摘《春菰秋蕈总关情》一文:当年从道县去江华的公路尚未修通,要步行两天才能到达。中途走到桥头铺,眼看一位大娘提着半篮刚刚采到的钮子蕈送进一家小饭铺,我顿时不禁垂涎三尺。不过普查队的队长是一位“左”的十分可爱的同志,非常强调组织性、纪律性,还时时警告队员要注意影响。像我这样出身不好,受帝国主义教育毒害又很深的人,她自然觉得有责任对我进行监督改造,如果我不进行请示批准,擅自进小饭铺吃碗粉,晚上的生活会就不愁没有内容了。好在一路之上我走在最前面,队长落在后头至少三五里之遥,我乍着胆子进去吃了碗蕈子粉。哈哈!这是我在整个普查中吃到的最好的野蕈子!我很想来个第二碗,生怕被队长看见而没有吃,抹了抹嘴走 。
我的思考:这段文字里我最喜欢这句(不过普查队的队长是一位“左”的十分可爱的同志,非常强调组织性、纪律性,还时时警告队员要注意影响。像我这样出身不好,受帝国主义教育毒害又很深的人,她自然觉得有责任对我进行监督改造,如果我不进行请示批准,擅自进小饭铺吃碗粉,晚上的生活会就不愁没有内容了。)一个吃货和诙谐幽默乐观作者浮现在我的面前。聚
我的仿写:妈妈非常担心爸爸今晚又不睡觉来看他的小说月报,明天亲戚朋友们来我家聚会时不愁他会进厨房来帮忙,客厅一整天不愁没有故事的内容。
作者原文:文学的审美多属于一种移情作用,经由情感,某些重要的心理内容被投射到对象之中,但是,审美的主体不会意识到这种投射,他只会觉得那经过移情的对象,对他而言显得富有生气,仿佛是在生动地和他说话一样。这是荣格的一篇论文里的观点。确实如此啊!那经过移情的安乐居兔头,铝饭盒里的香椿、熏鱼,还有新采的野蕈烧出的一碗米粉,真的就是在我眼前飘香四溢,美味招摇,令我那冥顽不灵的感官们瞬间就灵了。
我的思考:这段文字表达的是文字的移情作用,我想如何让自己写出的文字让读者有移情能力,不知何时才能有这个功底啊,只有多读多看多体会多仿写多用了。
后记:《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很早就买了,一直看不进去,参加六子老师的早读训练营和高博士的读书营后,突然对阅读稍微开了点窍,因为现阶段要阅读的书籍太多,我选择的是适用于自己的感兴趣和急需的知识重点学习的方法,《大师们的写作课》这本书与我的阅读逻辑思路不大一样,读的感觉思路有点混乱,不好做笔记,我就用仿写的方法来消化这章学习内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提出您们的宝贵意见。
如果大家结美食写作感觉兴趣,明月老师推荐阅读:
汪曾祺:《安乐居》《讲用》《黄油烙饼》
王世襄:《春菰秋蕈总关情》
琦君:《香菇蒂》
阿城:《棋王》
张春:《各种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时刻》
我准备挖地三尺,写二篇关于食物的文章《二哥的清蒸鱼》,《三江村的红辣椒》,大家静候佳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