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ruct和class的区别:
Swift 中,类是引用类型,结构体是值类型。值类型在传递和赋值时将进行复制,而引用类型则只会使用引用对象的一个"指向"。所以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两个类型的区别。
内存中,引用类型诸如类是在堆(heap)上,而值类型诸如结构体实在栈(stack)上进行存储和操作。相比于栈上的操作,堆上的操作更加复杂耗时,所以苹果官方推荐使用结构体,这样可以提高 App 运行的效率。
class有这几个功能struct没有的:
class可以继承,这样子类可以使用父类的特性和方法
类型转换可以在runtime的时候检查和解释一个实例的类型
可以用deinit来释放资源
一个类可以被多次引用
struct也有这样几个优势:
结构较小,适用于复制操作,相比于一个class的实例被多次引用更加安全。
无须担心内存memory leak或者多线程冲突问题。
2.介绍一下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相关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在IOS中典型的推模型实现方式为NSNotificationCenter和KVO。
3.在一个https连接的网站里,输入账号密码点击登录后,到服务器返回这个请求前,中间经历了什么:
https://www.jianshu.com/p/61bf38f476fa
4.在一个app中间有一个button,在你手触摸屏幕点击后,到这个button收到点击事件,中间发生了什么:
设备将touch到的UITouch和UIEvent对象打包, 放到当前活动的Application的事件队列中
单例的UIApplication会从事件队列中取出触摸事件并传递给单例UIWindow
UIWindow使用hitTest:withEvent:方法查找touch操作的所在的视图view
hitTest:withEvent是如何找到对应的View?
1.首先调用当前视图的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判断触摸点是否在当前视图内;
2.若返回NO,则hitTest:withEvent:返回nil;
3.若返回YES,则向当前视图的所有子视图发送hitTest:withEvent:消息,(所有子视图的遍历顺序是从top到bottom,即从subviews数组 的末尾向前遍历,直到有子视图返回非空对象或者全部子视图遍历完毕);
4.若第一次有子视图返回非空对象,则hitTest:withEvent:方法返回此对象,处理结束;
5.如所有子视图都返回非,则hitTest:withEvent:方法返回自身(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