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本届村“两委”任期的最后一年。此次换届不仅是基层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筑基工程”,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乡村振兴大局,须以“精准摸排、系统谋划、选育管用”为关键抓手,推动换届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精准摸排”破信息壁垒,在“深查细照”中把准换届“方向盘”。换届筹备首在“知根知底”,需构建立体化调研体系,让“家底清、情况明、问题准”成为工作标配。建立“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三级走访机制,通过入户座谈、实地踏查等方式,聚焦班子结构、履职效能、后备储备、矛盾隐患等核心要素,形成“一村一档案、一村一研判”精准画像。重点关注班子软弱涣散、后备力量断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的村,按“班子建设、人选储备、矛盾隐患”三类建立问题清单,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与时限,实行“周调度、月研判”动态跟踪,确保老问题清零、新风险可控。通过回访复查、群众评议检验摸排质量,倒逼各级干部破除形式主义,让调研成果成为换届工作“指南针”。
以“系统谋划”强统筹协调,在“顶层设计”中筑牢换届“四梁八柱”。换届工作是系统性工程,需强化“一盘棋” 思维,从政策、流程、监督三方面构建高效工作体系。抽调骨干组建政策指导、资格审查、应急处置专班,政策组制定操作手册确保程序规范,资格组运用“大数据+人工复核”双筛机制严审候选人“三关”,应急组编制《风险防控预案》储备应对策略。将流程细化为筹备启动、人选提名、大会选举、后续交接四大阶段,制定《操作流程图》与“责任清单”,实行“销号制”管理,创新“模拟换届”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搭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网络,设立24小时举报专线,组建“义务监督队”全程跟进关键环节,通过“以案释纪”警示教育严明“十严禁”纪律,对违纪行为“零容忍”快查快办,护航换届风清气正。
以“选育管用”优班子结构,在“源头活水”中激活换届“一池春水”。换届核心在选准“领头雁”、配强“好班子”,需构建“储备—培育—选用”全链条机制。实施“三雁工程”储备人才:“头雁”聚焦现任优秀书记,通过导师制、跨村交流提升治村能力;“雏雁”将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纳入储备库,实施“青苗计划”压担培养;“归雁”建立乡贤联络站,吸引外出人才回乡任职。开展“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度”双向考评,群众测评“开门评干”聚焦民生服务,实绩评估对照集体经济、矛盾化解等硬指标量化打分,依结果调整“四不”干部、留任优秀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导向。优化班子结构注重“一升一降”,统筹性别、年龄、学历要素,选拔“双带型”书记,确保班子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与大专以上学历干部,推行“交叉任职”提升整体效能,打造“老中青”搭配、“专多能”兼具的复合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