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到家,听说摩托车后轮刹车片完全刹不了车,说要去换一下,到摩托车专卖店后,维修师傅一看,只是在后轮那个地方的刹车杆的螺丝拧了一会,再试试刹车,在调试了一会,说可以了。
嗯,真的可以了?我有点不可以不可思议:根本没有换什么啊?如此简单快捷!看来,真不愧是专业师傅。也许,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意义吧,对于我们外行人而言,以为是刹车片不灵了,必须换才可以。然而,这不过是外行看热闹,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或者连原因都没有找准,又如何对症下药呢?所以,解决问题起来就有很大的偏差,或者是剑走偏锋,真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件小事,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真正懂,或者说要专业,才能找准原因,否则,最容易的事也变得很难,这也是所谓的“难”与“易”之间的区别。会者不难,或者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则不难,而超出于此的事则难。于是,取决难和易的关键在于你能力域值的大小或界限。
晚上,儿子易听说要写600字的日记,就犯难,甚至说说就哭了。我表示很能理解,平时我也叫他写日记,但是基本都是“几流水账”式的日记,我也说过很多次,还是没有用。这是思想的懒惰,或者大脑停止思考,不过是任务式地完成。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他写作能力较差的缘故。其实不然,我看过他写的作文,有的时候,放开手笔、真正打开心灵去写,还写得不错。由于,我最近正在做《初中写作学困生畏难心理扭转策略研究》课题,所以,一直在看这个方面的书籍。写作的畏惧,并不等于写作能力低下,而是,一种心理先入为主的惯性作用,说到底就是自我设限。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初三的一个学生语文考试基本是个位数,有时甚至是0分。平时什么作业都不做,问题为什么不写作文,他说不会写。但有个特点比较喜欢读课外书,尤其是沈从溪的动物小说,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件,基本都看到他在看书。于是,我说,其他的作业你都可以不做,但一个作用必须做,那就是写日记,我不限制你字数,也不限制你内容,只要你写就行。因为,我说的是必须,有一定的强制性,我知道,写作上不能强制,而需要自由,但是对于他这样的已经被写作吓破了胆的人,没有这个强迫性,是做不到的。所以,他同意写。然而,写了两三个星期后,这几个星期写得还可以,至少能坚持。然而,到了第四周,他的懒病有犯了,于是,我又找他来,说怎么了,他还是固执地说,不想写了。我说,必须写,要么你就回家去,什么都不做,在学校干什么?这样一说,他固执了一会,还是屈服了,继续写,而且,我说,缺少的那几天,也得补上,不是一次性补上,但两周内得补完,他答应了。有了这一次教训,我对他说,这个日记本,你一周交一次,周五放假回家前交给我,他答应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犯懒,不但坚持写下去了,而且把前面缺写的日记都给补上了。后来,每周我都认真看,虽然,写得不多,也还有些许毛病,有错别字,有语病,但是,整体还是不错的,语言很流畅,有甚至不乏文采。记叙生活内容很真实,有时候,我可以从他的日记,知道学生在宿舍的具体真实生活,还有一个在我班挂学籍不来上课的女生的相关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写作,没有兴趣的时候,必须得有一定的强迫性,虽然有一定的苦,但这是必须。写作,顾名思义,就得写,得作,然后,就是坚持下去。这个方面和跑步有一定的相似性,跑步开始也很累,很不适应,但是,跑着跑着,身体内就开始产生这一种多巴胺即兴奋剂,然后就会越来越兴奋,之后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舒适感,兴趣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人本身就有潜在的表现欲,只是暂时潜藏在身体或精神内,需要通过一种外在的手段引发出来,或者慢慢使写作的潜在表现欲调动出来。从而有强迫性写作表现,过度到自然而然地写作式表达。
不仅是写作,所有事都是如此。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范围阈值,是突破自我的关键。世上的事有难以之分,而难易之别在于能力的阈值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