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
34.博望之战:历史上的博望之战发生于公元202年,此时曹操正在北方扫清袁绍的残余势力,刘表想趁此机会偷袭许都,于是派刘备北伐,军队一直打到叶县,对许都形成威胁。
曹操闻讯后派夏侯惇和李典回防,刘备与之遭遇后作战不利,退至博望坡扎营。后刘备烧营伪退,夏侯惇中计带兵进攻遇伏战败。不过这场战斗规模很小,曹军损失轻微,刘备也未取得太多战果,随后率军退回了新野。
此时诸葛亮还在隆重种地,并没有出山。
35.八门金锁阵:和后面的八阵图一样,都是日常行军打仗所用军阵,古代战争不是流氓打架冲上去群殴,而是需要列阵行动。好的阵型可以发挥军队的最大战斗力,甚至可以以少胜多。
常见的阵型有长蛇阵,鹤翼阵,鱼鳞阵等等,复杂的阵型需要平日里进行更多操练,就像今天的运动会练习走方阵一样。
36.回马鉴诸葛:徐庶并未在离开之前推荐诸葛亮,而是来到刘备麾下不久便向其推荐,卧龙之号也是刘备从他口中得知。此后徐庶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共事了一段时间,直到长坂坡之后开离开。
37.徐庶进曹营:徐庶的母亲是在长坂坡乱军中被曹军俘虏,徐庶获得消息后无奈辞别刘备投靠曹操。徐庶并非一言不发,他曾在曹操死后和大臣们联名劝进曹丕称帝。他在魏国不受重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诸葛亮感叹的,魏国人才太多,徐庶被淹没其中;而来则很可能是他因为曾为刘备效力而受到猜疑。
38.宋忠献降书:宋忠不是为曹操送降书的使者,而是刘琮专门派来告之刘备荆州已降的使者。但通知时曹操马上就要到达新野,气得刘备差点拔刀把他剁了。
39.携民渡江:刘备带着百姓渡江不是真的担心他们遭到曹操的毒手,而是不想失去这么多支持者,他此时说的名言成了诺基亚日后的口号:“夫计大事,必以人为本。”
40.赵子龙长坂救主:曹操到达荆州时闻听刘备已经赶往江陵,于是派遣手下特种部队虎豹骑五千人追赶了一日一夜,才在长坂坡追上刘备。此时曹军只有五千兵马,并没有扎营。赵云逆着逃跑的人流找到了甘夫人和阿斗,这个过程中很可能没有遭遇敌人。
41.张翼德大闹长板桥:张飞带了二十几名骑兵来到长板桥,首先派人将桥拆毁,然后在河对岸高喊:“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当时五千曹军分散在十几万难民的队伍中,抵达长板桥的可能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人,面对据险而守的张飞自然不敢冒进。另外指派关羽走水路的是刘备,而非诸葛亮。
以上可参见:去除神话,还原一个真实的长坂坡(上)
42.舌战群儒:诸葛亮到江东后直接面见孙权,并未与江东群臣有过接触。
4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觉问周瑜:实际上孙策的遗言是内外事都问张昭。
44.智激周瑜:周瑜并未接见诸葛亮,也没有声称赞成投降。《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其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但实际上《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铜雀台赋根本没有此句。这句诗与前后的诗句风格对比也略显庸俗,不符合曹植的文采。
45.计杀刘备:周瑜率军到达前线,刘备闻讯联络周瑜请求前来会面,周瑜回复刘备军务繁忙无法脱身,希望刘备能够前来相会。
刘备认为目前有求于人,不能借故推脱,于是自己乘着一条小船前去面见周瑜。
关羽没有随行,周瑜此时也没准备对付刘备。毕竟是东吴第一大都督,大敌当前不可内耗,他不会连这点脑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