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四岁开始,人就会开始有一些比较专属的记忆。追本溯源,就很想聊聊童年。
父亲九十年代从川大物理系毕业之后回到了家乡的县城,他的职业是类似于党校的那种教师,给当地的一些科员上一些科普类的文化知识。其中就有母亲。那会儿房子也不贵,几千块就能拿下一套房子。但我们仨还是只能挤招待所,平时爹忙没有办法照顾我。照顾我的责任就全在母亲身上,印象中母亲夏天总是会穿一条黄色的裙子,躲在电线杆后面,和我捉迷藏,我一不小心摔在了三角形的棕色红砖上,摔出了一个小酒窝。疼,但母亲会把我紧紧抱住,用妮妮喃喃的微微细语来抚慰我。然后我又开始蹦跳,弄出一身汗,她会把干的手帕搁在我的背后,背部的汗巾吸干了汗,所以整个人都是舒服清爽的。
到了夜晚,那个时候没有电热水器,只能一边烧水一边往大的木桶里面倒,然后那个时候我最不喜欢洗头,因为要用洗发水,用完洗发水之后要用水清洗,清洗的时候要闭上眼睛防止洗发水进入眼里,但我觉得闭上了眼睛就会看不见母亲,所以导致每次都能感受到洗发水进入眼睛的辣眼,开始哭。无奈之下母亲让我用干毛巾盖住眼,又再一次的把水冲向自己的头发,一遍一遍,直到洗净。
这是三岁的记忆。
母亲作为生命中的第一个女性,她身上的细节一定能够在她儿子身上有着具体的体现。母亲就是文科生,所以我偏感性。父亲是物理专业,然而我的中学物理经常考不及格。
找妈,无非就是说,我们会把独立生活之后所遇见的女性拿来和自己的母亲作比较。有一些男孩子,从小到大被母亲管束得极其紧绷,所以整个人的气息作息都变得跟自己的母亲同步,在意识形态上统一了之后,母亲说什么好,儿子就觉得什么好,慢慢的就变成了没有主见的妈宝。还有一类女性,完全是对自己的儿子进行放养,浪子浪子,无非就是从放荡中形成的,缺乏管束,以及缺乏一个母性角色来给他灌输一份责任感,这类男人要么一辈子浪荡下去,要么遇到一个生命中的挚爱,愿意为其改变,从而变成一个稳定且有责任担当的男人。
但更多的男孩子或许是属于中间那一类,会一定程度的“找妈”,但不会完完全全的掉进这个意识形态,有一些男孩子觉得母亲比较严谨,当他遇到了一个撒娇撒泼装嗲的女孩子会觉得新鲜,仿佛遇到了另一个生物,如同《七月与安生》里的苏佳明和安生,安生真的太有活力,苏佳明太闷,男性身上容易被坏女孩激发出一种骚浪贱,所以苏佳明会喜欢血液里都在跳舞的安生,而不是稳如泰山且温润如玉的七月。
武老师说中国男人大多数都是在找妈的,至少,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男人找的,是“新娘”,新的娘。女人同样也是如此,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让中国女人最放心的憨厚老实可靠男人,都是“妈妈”,都是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为什么都要找妈?因为在婴儿期,我们得到的母爱质量普遍不怎么样,这导致我们内心里都有一个匮乏的婴儿,而渴望再有一次机会,找到好的母爱,以治疗生命最早期的伤痛。
我听到太多这样的故事:妈妈头脑中知道,孩子3岁前,不要和孩子有长时间的分离,但她们就是有各种现实的原因不断与孩子分离,譬如送回老家,而且还多次分离。这看起来是现实的原因,但去了解这些妈妈的成长史,会发现,她们小时候也都和自己妈妈分离过。所以,很多时候,就会有种无意识的力量推动妈妈或爸爸,导致他们的孩子要去经历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分离创伤。
并且,特别糟糕的一点,我们普遍对妈妈不够友好,著名的婆媳大战中藏着新妈妈的无数血泪。越是重男轻女的地区,这一点就越严重。
譬如在广东潮汕地区,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父母放在第一位,儿女放在第二位,亲人与工作再次,而妻子永远是最末位的。特别是,当出现婆媳大战时,男人们几乎都会站在自己妈妈这一边。在这种状态之下,还要求新妈妈们做好妈妈,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就太难为人了。并且,不可思议的是,婆媳大战,多数就是围绕着新生儿开始的,而这时新妈妈是最无助最需要支持的,这简直就是在要新妈妈的命。既然丈夫靠不住,婆家也无爱,当有了孩子特别是儿子后,妈妈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儿子身上,并且会把对丈夫的一些情感和期待放到儿子身上,这导致儿子从小就体验到了被吞没感。正常的养育,是妈妈围绕着孩子的需要转,而这些家庭的男孩,则是从生命一开始,就要学习围绕着妈妈的感觉转。结果,这些男孩,在婴儿期没有体验到被“好妈妈”照顾的感觉。女孩们的遭遇则更惨,她们容易成为妈妈“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
但更多的时候,找妈,或许是在找一种感觉,找另一个自己。这个感觉能够把一个人彻底点燃,让双方认为生命的快乐是从彼此能够在一起而延续。这种感觉未必一定和自己母亲相处时一模一样,会有不同甚至大不相同,这一份新鲜感所产生的荷尔蒙,成了我们去爱另一个女人的动力。找妈,就是找一个又有“妈性质”,又有“新鲜气质”且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的另一个值得去相处的人。
其实这很容易。但不容易的是,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不好的性质,比如性格在某方面是不合的,即使这个女人身上有自己母亲的共同点,也会因为性格某方便不合而放大。这个时候男性就会觉得,我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妈”性女朋友。挫败感骤升之后,女孩子也会拿男孩子和自己的父亲比较,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爹”性男朋友,从此一拍两散。哪里有什么和平大结局。暗潮汹涌被素质掩盖,没有大吼大闹反而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吧。冷处理过期的感情,一个男性,处理经验多了。就会懂得如何判断自己新交的对象能不能如同一个“妈”那样,照顾到自己。
这一点,找妈,算是一个男性共性了。
说这么多也无非是强调了异性相吸,母亲对于儿子肯定是有很强大的磁场的,且终身无法磨灭。如何爱异性,恐怕也是从母亲那儿才有得感受。
我们常说,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心理畸形,王菲与窦靖童,母女,女性和女性之间恐怕就是太了解对方了,有的时候容易心生不耐烦与厌倦,窦靖童一身中性风格,而母亲王菲温柔似水,我不是说这种中性就是心理畸形,但是你会发现,有的时候母女,父子之间的磁场相较于母子,父女之间,就会很不一样。
想起之前有一个教授跟我说,男人和男人是不能交流的。男人和女人,交流了也没什么用。细思很有道理,父亲喜欢从全局考虑我的问题,如同建筑物里的钢筋,生硬直接,母亲则更关注我的心里状态,如同活在钢筋上的水泥,虽然看似柔软,但却能够最终打造出一面面的钢筋混泥土墙壁。墙壁也是硬冷的,但从水泥变成硬石会有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钢筋水泥最终都会变成坚实的建筑体,但若是没有水泥活在其中,则会显得空洞。
如果说找妈,找女人,是在找一把温柔刀,那么很多男性是愿意被温柔的杀死的。而找爹,找男人,则是面对面的格斗,要么你死,要么我亡,且无话可说。
若结果都一样,那谁都会选最舒服的那个结果。因此,人会不约而同的去找妈。像仔细在商店里面挑选匹配自己的内衣一样,奋不顾身地去寻找那个最温暖的依靠与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