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户人家,那婆婆的脸色与先前完全不一样,这回可以形容为和颜悦色。所以,祖母和白妹的心情有所舒展。
老木匠说:“你们自己谈吧,我呆在这里妨碍你们的,现在我要回家去,每天这个时候我要听苏州评弹,一天不拉。”
白妹说:“舅舅,苏州评弹有什么好听的,就留下来陪我们说说话吧!”
祖母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白妹的舅舅老木匠走开,这样更容易与对方勾通,毕竟彼此是女人,而且年纪也差不多大小。所以,祖母对老木匠说:“你没事就留下来,有事你就走。”
“我真的要听苏州评弹,我先走一步。”老木匠一边说,一边起身走了。
白妹听祖母这么说,她也没有拦他。
那婆婆重申了她的观点。她说,我闺女(其实是儿媳妇)不出嫁,我把她视作闺女,所以只招上门女婿,因为我已经有一个孙女,所以不希望对方有小孩,倘若对方是离婚者,这个坚决不考虑,因为离婚者男女双方都不是好人,倘若有一方是好人,怎么会离婚呢?
说到此处,那婆婆自顾笑了。
祖母笑了。
白妹也笑了。
祖母说:“我的侄子还是童男子,没有结过婚,甚至于对象都没有谈过,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年轻人。”
那婆婆说:“其他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当然最好是有一门手艺,因为老话讲最穷饿不死手艺人呀。”
祖母纠正她道:“老话应该是,天荒三年,饿不死手艺人。”
那婆婆说:“对对对,总之就是这个意思,找一个手艺人,一个家庭经济收入就有一定的保障,总比死啃田角落的好吧。”
祖母说:“这个我要实事求是告诉你,我侄子不是手艺人,但农活样样都会做的,他身体好,别的男人挑一担水稻半路要休息一下,他一口气挑到场上,真的是力大无比。”
那婆婆笑道:“那是鲁智深吧。”
祖母嗓子里嗯了一下,然后她说:“鲁智深我没见过,反正我侄子每天看到,这小伙子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出工的。”
那婆婆说:“下雨天也出工吗?”
祖母说:“除了下雨天,其他日子里他都出门干活的。”
那婆婆说:“你们说的他千好万好,要么这样吧,你们看哪天方便带他过来,让我看看他是否像你们说的那样好,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祖母答应了她的要求,但祖母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