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一位朋友跳槽进入保险行业,因为业务问题,和她见了一面,聊了一会天
业务问题聊完,就问我:最近怎么样呀,看你最近一直追求成长,参加了很多活动,你觉得有什么收获吗?
这话锋转的有点快,我都来不及接思考,“活动”“成长”“收获”?
之前出于好奇,参加了一场O-H卡心理活动,很有体验和感悟,就发个朋友圈,好像和她见面之前,也就参加了这一两场活动
不太明白她的表述,“怎么是一直追求成长,参加很多活动的?”
接着就听到她继续往下说:“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呢?其实我学习的一个课程,是专门研究人的性格的,可以让你了解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的,你可以了解一下”
嗯哼~
“我觉得你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和别人交流,我不知道是不是你的原生家庭的原因,让你不太愿意去表达还是怎么样”
我真的是咬着后牙槽,听她balabala 的,忍无可忍的反问道:你觉得我没有和你表达很多,是我的原因吗?
她不解:什么意思?
我忍住不悦,解释道:“有些话我不说,是因为我内心有个衡量,环境,人际关系的深浅,两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能达到一致
如果没有共识,接下来的聊天分岐很大,我们只是随便聊聊而已,没必要为了不同而争执。
所以,我不想说,但是,你想说,我听着,我尊重你的表达欲,只是你不要过多的去揣测我的想法,甚至上纲上线到我的原生家庭”
对方沉默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带着自己主观想法去揣测,甚至去评价你的想法和行为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有可能在不了解对方的想法或者一件具体的事情时,会无意识的用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出来
有时误解,怀疑,隔阂就是这样产生,唯有放下评价系统,才能心无旁骛的去了解一个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如果你不曾尝试着去了解,确认对方的想法,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你是真心在和别人建立关系的
放下评价系统,才能放空一切,以婴儿般的心态去链接世界,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