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书未读完,我就憋着鼓鼓的欲望想写读后感。
因为书未读完,我无法比较全面地描述本书,就摘抄封底唯一一段对本书的评价作为介绍: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多次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榜单。在这本俏皮的小书中,她将带我们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我们星球最重要的守门人:卑微的蚯蚓。这些细小的生灵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中的幸存者,其中包括了导致恐龙灭绝的那一次。
受到达尔文的启发,艾米.斯图尔特以她幽默风趣而不落俗套的风格,探索了蚯蚓令人惊异的地下王国。她揭露了我们脚下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观察着自家花园与蚯蚓箱内成千上万条蚯蚓,考察了蚯蚓在科学前沿做出的贡献——从有毒化学物质清理到关于再生的研究。
这是一本介绍蚯蚓的书,从书名也可以知道。可是蚯蚓有什么好玩的呢?
艾米自称为“仅仅是一名对蚯蚓好奇的普通园艺爱好者”。正是这种视角,让她笔下的生活比我们的生活丰富有趣,又不那么遥远,仿佛穿过一道篱笆、一扇门,我们就可以到达她的花园里,她的家里,也仿佛只要我们略微方向一转,也可以过上她那种忙碌又闲适,平淡又富有生机的日子。
她家里挂着两幅画。
一幅是完整的苹果树的插画,展现了树干、枝桠,还有庞大的根系。树本身只有五六英尺,根系却延伸到地下十二英尺深处,根系伸展开来也比树冠大得多。这种比例让人觉得,根系才是整棵植物结构的主体。
于是,艾米把画作倒挂,她看到了一棵更加优雅的植物。它的肢体像河流一样向各个方向伸展。根系的形态是美的,如此的飘逸又对称,就像树木栽培家在多年修剪后,一直想要达到的境界一般。
于是,艾米对苹果树的根系及它的生长环境产生了好奇,对与根共存的生物产生了好奇,对和她一起为花园松土,一起为植物创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蚯蚓产生了好奇。
我从来没有倒过来看一棵植物,更没有发现过根系的美。艾米给我展现了另一处迷人的景观。
她家里挂的另外一幅画,是蚯蚓的巨大手绘画。她说来到她家里的人,无一例外会被这幅画吸引,那粉红透亮的皮肤,细微清晰的血管,蜷曲优美的身姿,深深抓住了来者的眼睛。
我想像着那样一幅画,蚯蚓滑腻的身体是不是像蛇?看画的人,是不是心生不舒适感?
然而,在她眼里,蚯蚓是那么美。她养了一箱蚯蚓,喂它们吃厨余——菜叶、果皮等。她说蚯蚓不吃肉,肉只能给蚯蚓箱带来蝇蛆、细菌,破坏生态。蚯蚓是完全的素食者。
我们看到“厨余”这个略显陌生的词。这是环保主义者经常接触的词,厨房里的垃圾被分类回收处理,烂菜、果皮,都成了沤肥料的宝贝。
在艾米笔下,也有环保者的努力。当尤利卡镇上的世界仅存的原始古老红杉林,即将被砍伐时,一位叫希尔的女子在一棵名为露娜的树上生活了两年,进行抗议。很多示威者,也向政府施压压力。后来,他们保住了这片森林,保住了森林中如斑海麻雀、西点林鸮等濒危物种。艾米用庆幸的、喜悦的感情,写了这件事。
热爱自然,并把观察结果和心得写出来,影响很多人热爱和保护自然,艾米,也是一种环保主义者。
艾米观察蚯蚓的生活。看它们飞快地吃完了香蕉皮,它们啃芒果核上残留的果肉,它们因为箱子底部有积水,整体迁移到箱子表面的土层里。她在种植花木时,观察从土地中翻出来的各种蚯蚓。她心疼被铲断的蚯蚓残肢,尽管她知道蚯蚓一周后就能长出失去的体节。
为了收集更多的蚯蚓品种,她走很多路,翻很多土壤,还从钓具商店里购买蚯蚓鱼饵,放养在自家花园里。
艾米在英国一本旧的蚯蚓教科书的“催眠蚯蚓”章节里,看到作者抚摸蚯蚓之后,蚯蚓“马上就变得安静而服帖了”。读到这里,我好羡慕英国的孩子,可以学到如此有趣的知识,有很多机会探索大自然,体察这个世界的奇妙。
艾米知道蚯蚓喜欢被抚摸后,在清理向日葵和百日草间的杂草时,她捡起一条红色的胖胖陆正蚓,用一根手指沿着蚯蚓的背部轻轻从头摸到尾部。她发现,在她手指的压力下,蚯蚓的身体一节一节舒展着,很快,它在她的手掌心里完全静止了。她猜想,可能蚯蚓在指压中回想起了它在泥地中穿行时,隧道壁上的小砂块滑过体节的触感,犹如家的感觉。
艾米抚摸蚯蚓的这一段话,被我反复读了好几次。她与蚯蚓的心灵连接,让我想起了去年在南昌,月亮老师带我们抚摸毛毛虫的感受(身上长毛的,花花的毛毛虫有毒,一定不要摸!)。肉乎乎的豆绿色毛毛虫,在月亮老师手心里飞快地蠕动。起初我们都不敢摸,后来,我们克服惊惧心理,每人都拿毛毛虫在手心里爬了一回。我还举起手掌,观察它腹部的脚。
那一时刻,毛毛虫如此贴近我的身体,我的心,好像它成了我的一部分,我的世界也因这个小小的、有许多奥秘的东西而被无限放大了。看到艾米满心欢喜地抚摸蚯蚓,我又有了这种感觉。
她描述达尔文对蚯蚓做的各种科学试验,力证蚯蚓的智力,蚯蚓与人性的相似之处。达尔文对蚯蚓的痴迷,他妻子也持欣赏的态度,觉得观察蚯蚓非常有趣。但后来,达尔文被批评家画一幅漫画“人不过是一条蚯蚓”嘲笑。这种嘲笑,才是可笑的事情。
艾米对蚯蚓的生活观察和记述,达尔文对蚯蚓严谨的科学试验,让我无限景仰。当人沉迷在一件有意义的事中,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有对事物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才有科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