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个很主观的因素,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帮助我们。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产生这些情绪因素背后的原因,这些非理性的因素,把他们写下来,用自己的理智和它辩论,建立一个理性的思考和信念。
01 情绪中非理性问题
① 我不得不做:
认为一件事情或任务,不得不去做,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想法,会给自己带来犹豫感和受害感,觉得这件事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加入自己有选择权的话,可以不用去做,做这件事给自己的感觉是痛苦的。
可以采用“”我选择做“ 来代替”不得不做“,高效能者一般会主动去选择什么是自己要做的。当明确到不得不做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让自己反过来拥有高效者的思维方式,运动主动选择、更有力量的态度来面对问题。
② 我必须完成:
当我们告诉自己”我必须完成“时,只是告诉了自己一个结果,但是却没有详细的计划,没有告诉自己应该从哪里着手,从哪里开始。
尝试把”我必须完成“改为”我什么时候开始“,完成的前提是开始,只有开始才能够完成一个任务,为自己顶下开始的时间,可以把原本摇摆不定的注意力拽回到开始之处。
③ 这个项目大且重要:
人往往有个怪圈,越是想着一个项目大且重要,越是觉得无从下手。当你越发重视它,越发觉得它的重要,想要把它做完美,这时候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动力与好奇心更加容易被焦虑所取代。
采用“我可以走出一小步” 来代替 “这个项目大且重要”,通过分解任务,从这个项目中自己擅长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去做,完成一小步,再逐步增加难度,直至完成整个项目,这样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④ 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
这个和之前我们所说是完美主义拖延症有共同之处,如果犯了错,觉得不能忍受,对每一步有高要求,无用的细节和保留的态度会拖延我们的进度,造成项目的拖延。
用“我只是一个凡人” 代替“我必须做到十全十美”,接受自己是一个凡人,接受自己的人性极限,接受工作项目中的不完美,接受可能的错误(反馈)是正常的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⑤ 我没时间玩
觉得自己没有休息休闲时间,会不自有主的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厌恶,它来自于长期的剥夺感和孤立感。觉得工作任务剥夺了自己的休闲时间。
“我必须抽出时间玩”代替“没时间玩”,人需要休闲来为自己充电,为自己安排休息时间,也要让自己知道在可见的未来有个期盼, 对休闲、对与朋友一起玩乐有一个承诺,这会减轻对困难工作的畏惧感。
02 克服情绪因素的方法
① 对于大脑麻木的无聊工作: 要么好好做,要么就不做
② 动力点系统:把任务目标设计成游戏:多一些挑战性可以减少厌倦感,把任务与自己内在激励的目标联系起来,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想达到的而不是想避免的东西上。 也要学会在任务完成后奖励自己:可以提前列好奖励清单,承诺自己完成任务后一定给予奖励,想办法让任务变得愉快一些。
③ 化任务为事业:将眼前的任务与个人职业目标接合起来,化激情为事业。可以去找自己所热爱的事,为这件事的市场需求列单排序,去提升自己,去做这项任务。
④ 感同身受法:尝试加入一个社团,或是组建一个互助小组来增强自信心。通过自律和他人监督打卡的方式一起进步。正所谓一群人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