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忍无可忍的四岁,这个“忍无可忍”说的应该是父母想要好好教训教训孩子了吧,毕竟“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了”。
我们家这个现在正处在“恐怖期”。有时候像个美好的天使,有时候就化身为小恶魔,这两种身份经常是无缝转换的。因为跟不上转变的速度,老母亲分分钟抓狂就是很常见的情况了。我经常感觉到脑海里有个小人儿不停的拨弄那根名叫“理智”的弦,若是以前我还会信誓旦旦的说对绝不会打孩子,而现在我在犹豫到底是女子单打先上还是男子单打先上,或许男女混合双打也是可以考虑的。
真怕哪天那根弦“蹦”一声就断了。巴掌落下去,那就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了。
巴掌没有落在孩子身上,不代表没有落在我的脑海里。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曾经最不愿意的大喊大叫,现在成为了常态。初为人母的时候可谓清风细雨,当母龄三年的时候已经隐约可见河东狮的风姿。每次冷静后都会发誓这是最后一次,每次都还会有下一次。
大喊大叫的原因,仔细想来,不过就是两个方面的。一是自己在别处受到的负面情绪,借着孩子这个出口宣泄了出来。也许是工作压力,也许是两性关系,也许是人际关系,这时候孩子的吵闹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他幼小,因为他不会反抗,因为宣泄的成本很低,所以你越发的控制不住,或者说不想控制了,因为你知道即使你对着他发泄了所有怨气,今天过后他依旧会期待你的拥抱亲吻,依旧会爱你。
另一方面是大喊大叫似乎很管用。尤其在低幼时期,你只需要提高一点音量,孩子立马就停止了当下的行为,只会愣愣的看着你。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你的分贝越来越高,频率越来越快,最终你会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当大喊大叫成为了一种习惯时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大喊大叫。
看了《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其中的观点“当你减少了大喊大叫时,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容易关注你所说的话。”让我产生了一点思考。当我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长久的注视,温和的态度,平静的话语,这些似乎更有助于达成我的目的。虽然有时候说的内容多了些,也会有些烧脑,但是效果确实更好了。
至于第一个原因,既然问题在我们身上,那就自我解决好了。在大喊大叫前平复那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平复,起码把它暂时收起来,跟孩子分隔开,至少让孩子不会再成为那根稻草。
能够意识到这些,那就离解决它不远了,毕竟我们是成年人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