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很多选择是靠直觉的,宁柏宇进入投资行业就是如此。他属于那种“骨子里不安分”的类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宁柏宇加入到了投资人行列。从好未来战略投资部,再到蓝象资本,宁柏宇参与投资项目近百个。创立蓝象资本后,独特的运营模式让其收获教育行业半数最早期头部项目,在短短3年时间内,已投资60家早期教育项目,并集合了50位教育行业的成功企业家作为顾问团,是业界投资教育项目最多的早期基金。
这一次,宁柏宇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盘托出。
1、“直觉型”教育从业者
我曾在好未来负责过两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乐加乐英语。我在好未来最擅长的K12领域里做品类扩张,从数理化学科拓展到英语学科,将教学培训1到10的过程跑通,让乐加乐英语的学生规模在2年内翻了3倍。
后来公司想要布局学前教育,准备进军3-6岁的儿童教育市场,于是我从成熟的 K12 英语培训领域转身创建了摩比思维馆,这次从0到1的实践让我收获良多。
4年时间,摩比思维馆成了好未来第一块儿童素质教育品牌,也是第一次把电子互动白板、iPad、APP 等工具引进学习场景,升级了好未来的教学信息化水平。
2014年,市场上出现了乐博乐博这样的机器人教育项目,好未来想要再次拓展新品类。
当时我认为,机器人教育的核心是“编程”。2014年,我去 MIT 参观了著名的MIT Media Lab实验室,拜访了Scratch 创始人 MitchelResnick。
我发现 Scratch 的在线编程软件和社区都非常吸引人,学习场景也特别适合进行线上培训。
我把在线编程这个新品类上报董事会之后,大家也很兴奋。这是好未来历史上第一个“自下而上”的立项,当时还开创了一个先河。坏消息是,当时大家觉得在线编程市场太小,切入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让我去战略投资部继续寻找方向。
就这么着,我意外进入了投资行业。
2、“意外”进入投资行业
现在回想起来,从“教育从业者”到“教育投资人”的转变似乎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2009年,我是微博的最早一批用户,最初关注的用户中有一半是喜欢尝鲜、观点犀利的投资人;再到长视频时代,我常常在优米网上观看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相关访谈,逐渐积累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基础知识;在Kindle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阶段,我还阅读了一些投资相关的书籍,例如《Masteringthe VC Game》,还看过Fred Wilson等一些美国东海岸的投资人写的个人博客。
刚到好未来战略投资部时,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好未来40多个已投项目的投后工作。加入好未来之前,我曾在新东方当过国外部老师和教师培训师,拥有多年的教育行业一线从业经验。后来,在好未来做产品负责人,再到总经理的经历,使我积累了从0到1、从1到10的实操经验,而且熟悉教育产业的各个领域,从大学、K12到学前教育;此外,我自己在心态上一向保持创业者的状态,凡事力求做到最好。所以跟创业者交流的时候,非常有共鸣,也很享受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切入投资的过程也非常快,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小伴龙,一个儿童陪伴式的在线教育软件,目前用户数已超过8千万;第二个项目是作业盒子,为 K12 阶段的师生提供作业工具,目前完成已C 轮1亿美元融资。当时战投部的投委会只有三个人,刘亚超、沈文博和我,200万美金投资额以下的项目可以直接拍板,200万美元以上的则需要通过好未来的执委会,到我们离开的时候,好未来已经投出去接近一个亿美金。
业界都说,衡量投资人是否入门,一个亿美金是个门槛。在好未来战略投资部的经历,已经证明了我们团队的投资能力。
那时,邦鑫说我状态很好,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在投资中找到了热情,获得了满足感。
教育投资似乎就是那一根线,将我经历里所有的点,一下子串联起来。
3、“顺势而为”创办蓝象资本
蓝象资本的创办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节点。
2013年底到2014年初, 教育行业出现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融资事件:Coursera B 轮融资超过6000万美金;紧接着中国出现了首个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在线教育公司,VIPABC(现名:TutorABC)。当时整个市场都很受触动,投资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领域是有机会的。好未来作为率先入局的战略投资者,吃了“头啖汤“,有机会把历史上的优质教育项目都梳理了一遍,通过“未来之星”输出价值观,筛选可投资的项目。
2015年,历史上适合好未来投资的教育项目基本完成布局,而我们注意到市场上涌现出更多优质的早期教育项目,但不属于战略投资人的投资标的。原因在于战略投资人需要承担早期项目在财报上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而且,早期项目需要投资人更多的投后支持,但战略投资人在投后服务上受业务掣肘,往往投入有限。
在这个时间点,市场上出现了针对早期教育创业者进行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于是,我们创办了蓝象资本——中国第一家专注教育领域早期投资的投资机构。结合了美国回报率最高的早期基金 YC 与 founder's fund的模式,蓝象每年投资两批创业项目,为其提供种子资金,并集合教育行业成功企业家或上市公司高管作为顾问团,为创业者提供教育行业认知、创业梳理以及资源连接,真正赋能创业者。
蓝象资本的诞生和三个合伙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刘亚超、沈文博和我都是教育行业出身,我们三个人非常互补:文博擅长互联网媒体社群,我擅长低龄培训、K12 英语、大学生考试,亚超喜欢K12理科、考研、职业教育,而且我们都拥有足够的投资能力和行业资源。
回过头来看,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由于蓝象营独特的产品模式,吸引到了第一批创业者,他们绝大部分是顾问推荐的优秀创始人,或者是主动寻求融资的跨界人才,因为当时市场上的确没人关注这类早期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如果放到今天就会很不一样,因为投资市场已经充分觉醒,甚至过热。
4、VC3.0的正确姿势
七年,是一个经济周期,也是基金的退出周期。每逢退出季,都会有一批新基金随之涌现,新基金一定会带来与之前模式有所区别的基金产品。
投资行业本身也在不断“迭代”。从时间维度来看:2001年称之为VC1.0,2008年为VC2.0,2015是VC3.0时代。
从投资方向来看:VC1.0 投传统行业和 PC 互联网;VC2.0投移动互联网; VC3.0 投互联网+垂直领域。
从基金风格来看: VC1.0 谁有钱谁是“爸爸”,市场上基本都是美元基金;VC2.0 人民币基金逐渐拥有一席之地;而在VC3.0,基金的竞争力体现在是否能提供钱之外的价值。
诞生于2015年,专注教育垂直领域投资,且以资本和资源赋能创业者的蓝象资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VC3.0基金。
到了 VC3.0 时代,我认为一家基金必须要创造钱之外的价值。VC1.0时代,美元基金有稀缺性,钱是核心竞争力。VC2.0 时代,投资机构不仅要有人民币、要有美元、还要懂移动互联网。到了今天,满足前面这些条件的前提下,投资机构还要懂产业、要能提供相当比重的投后服务。蓝象资本是产品型投资机构,用蓝象营把顾问资源有效整合,打包做成产品,用产品为早期教育创业者创造钱之外的价值。
第一点,我们深度做投后。蓝象把投后环节做的很重,从找合伙人、定战略、补人才、找投资,做的是“一条龙”服务。在蓝象营,顾问可以为早期教育创业者提供建议,避免他们掉坑。在3个月的加速期内,蓝象通过迭代会、私董会等产品帮助创业者进行战略梳理、产品设计、运营升级、渠道对接等深度辅导;蓝象Demo Day 将为教育创业者集体、高效对接150家关注教育领域的投资人,快速完成再融资。
第二点,我们也是内容输出方。蓝象率先在行业里公开行研报告,我们的报告涉及了相当多的教育细分领域:教育科技、国际教育、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营地教育、教育+小程序、投融资趋势等等。这些行研吸引了资本、科技、政府、国际等领域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我们认为,开放认知,帮助行业进步,才会带来更好的人才、更优质的资源。
第三点,我们与媒体深度合作。蓝象十分重视品牌,我们几乎和所有的科技媒体在教育板块都已建立合作。蓝象希望把我们对教育行业的观察和对创业的认知辐射到更多的人群,让更多的教育创业者找到我们。同时,蓝象也投资了很多教育媒体,希望通过这些平台,帮助教育创业者们获得更多的发声机会。
作为 VC3.0 时代的一家基金,我们会坚持为教育创业者赋能,创造钱之外的价值。
作者 / 苑晶
编辑 / 周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