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想加梁老师的微信,想跟梁老师一起唱古诗。大家对唱《苔》的梁老师充满了好奇。
今天我们团队的一个小伙伴就把她日记里断断续续记录的对梁老师的初次印象以及几次接触的文字整理并发布出来,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我最惊喜的并不是成绩,而是透过诗性教育,孩子们对古诗文与写作充满了热爱。”
2018年1月的某一天,我第一次见梁俊老师。那时他还没有被大众熟知,我也还没有加入小象汉字。被小象汉字的朋友叫着一起去见梁老师的时候,我还在纠结要倒几班地铁才能到聚会点。他们贴心地选了一个地铁中转站,作为我们接头的大本营。
那是冬日的一个下午,在熙熙攘攘的地铁站,我见到了一个穿着松松垮垮的卫衣和登山鞋的梁老师,头发乱乱的,颇有点艺术家的感觉。我们几个人找了一个简陋的咖啡厅,在隔壁桌爷爷奶奶辈聚会的谈笑风生中,认真地讨论起我们打算做的唱古诗唱童谣项目。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怎么来做,我们并没有想得特别清楚。我们只知道,这样的唱诗形式特别棒,我们想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听到这样好听的音乐和诗。特别是当梁老师的童谣变成我家娃的哄睡神曲之后,我更是对这个项目充满热情和信心。
在石门坎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就是诗歌教学——每周一诗,有古诗也有现代诗。将古诗谱曲,以现代的音乐情感解读古代的作品,不做太多的讲解与阐释,只带领孩子们一起反复地唱颂。
“一开始大家不理解为什么早读要唱诗歌,但是我相信这是有价值的。也没多想,继续带孩子们唱古诗。”梁老师给我们讲起他做支教老师的故事,讲到一开始做“唱古诗”教学尝试遇到的阻力。
他笑着用他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梁老师不服:“在广西人中,我的普通话算是很好的啦!”)跟我们说:“一开始,我的诗性教育并没有让孩子们的成绩好起来,甚至还略微下降。可是一年之后,孩子们的语文‘应试’水平,竟然已经位列全乡第一。我最惊喜的并不是成绩,而是透过诗性教育,孩子们对古诗文与写作充满了热爱。”他的脸上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之前的积累和坚持,终于让诗歌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开了花。
他不紧不慢地讲述着,将我们带到那个需要坐两天车才能到达的乌蒙山,带回了那段有热情、有理想、有欢声笑语的日子。
“从古至今,连通于诗人与我们的情感便在歌声中传递,这种奇妙不能言喻。”
1月底,挣扎了很久的我,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心,加入了这个始终将儿童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文化创意公司——小象汉字,正式开始做梁老师的古诗唱吟项目。而梁俊也在接下来的春节期间因为在央视演唱《苔》,火遍中国。我们的项目借着这阵春风,如“苔”一般,被大家熟知。“什么时候推出梁老师的专辑?”成了我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们想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这一直是梁老师和小象汉字的初衷。
我们想让每个人都有勇气唱歌,我们也想让更多的人爱上诗歌。歌唱这些古诗作品的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在角落里默默地把自己的声音与情感放入音乐中,希望成为一个引子,将大家带入古诗文的情感里。当,听到这些音乐的你们,感受到喜怒哀乐,并且一起歌唱的时候,我们便一起走入了诗歌那奇妙的意境里。
“不要怕,大胆地唱出来,只要开口唱,那些诗歌的种子就会在你的心间发芽。”
4月16日,我又一次见到了“活的”梁老师,他跟我热情地打招呼。听到参加活动的人数有几百人,梁老师不自觉地吐了下舌头,“哇,有这么多人啊!”
我跟着梁老师跑了好几所学校,从私立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到混龄学校、双语小学,做了好几个活动,年龄层从幼儿园到小学高年级,感受到了每个学校小朋友的的气质和风格,更感受到了梁老师作为一名“用音乐教语文”老师的魅力。
在我看来,相比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当一名老师或许更能让梁老师有成就感。看着梁老师自然亲切地跟小朋友相处,看着这些孩子从腼腆到自得其乐,我也感受到一股生机勃勃的活力。
让每个孩子在唱古诗的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学习古诗词,感受诗歌里蕴含的喜怒哀乐,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是梁老师的古诗唱吟的目的,也是梁老师想告诉每个孩子唱诗的目的。
在上海某知名双语小学做活动的时候,有学生羞涩地告诉梁老师,他听了梁老师的歌声,萌发了自己作曲的念头。梁老师特别开心,他自豪地说起他在乌蒙山的故事,说起那些孩子写出的自己的诗歌。“不要怕,大胆地唱出来,只要开口唱,那些诗歌的种子就会在你的心间发芽。”
“小宝贝,小宝贝,眼睛和小嘴。小宝贝,小宝贝,醒来了又睡。”
4月21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做“当甲骨文遇上古诗词”活动,当唱到“小宝贝”这首童谣的时候,梁老师的眼睛里都是笑意。
“小宝贝,小宝贝,桂花加小枣。
小宝贝,小宝贝,冰糖加梅桂。
小宝贝,小宝贝,眼睛和小嘴。
小宝贝,小宝贝,醒来了又睡”
最后两句,是我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宝宝,写的。”梁老师笑着说,“我都好想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