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归隐后,他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

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即:缘溪行,逢桃林,穷其林,得一山,从口入。随即别有洞天,世外桃源被他发现了。

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非常美丽:“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景色奇异,暗示将出现不平凡的事,为下文发现桃花源作了铺垫。

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桃花源的安宁生活。
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呢?原来“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他们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这两天教学,大多数孩子的笔记认真,现将两天笔记情况通报如下:

5班两次笔记优秀:龚雯倩、王世钰、陈佳明、刘雨含、陈佳怡、苏淑敏、杨月环、刘 媛、徐紫欣、唐欣瑞、熊嘉欣、冉贵坤、武惠琴、盛梦婷、王子珩、王思彤、魏波兰、赵文洁、田爱华、龚静怡、邓夏华、伍美玉、段姝瑜、段文宇、王宏芸、杨星晨、王嘉乐、梁宇奇。

两次未交笔记的学生有:田一凡、陈文元、李恺、门思帆、刘鑫鑫、何亚坤、何云飞、肖高伟

6班两次笔记优秀:马阳杨、周雅静、马艳、陈根、高远、彭雨欣、刘锦、杨雪婷、张奕博、郭欣悦、刘正阳、王岳喜、李舒凡、池奉美、户博文、郭怡泽、罗佳祺、李杨、白羽萌、周欣怡

两次未交笔记的学生:王琦、杨心国、张鑫雨、郭瑜琪、彭强、徐绍博、吕安悦、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