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回到老家,吃的第一顿午饭,便成了家里人的集体说教。
就待在老家吧,小城市挺好。
小城市真的挺好啊,特别是我的老家。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生活节奏慢半拍,城里的人整天担心最多的就是吃什么,玩什么。有高高的大厦,也有幽柔静谧的山野。街道上汽车与自行车电瓶车并驾齐驱,其间还穿插着来往的人群,道路两旁的迎宾树,还有夜晚树上闪闪发光的彩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春来秋往年复一年。火锅,干锅,串串;啤酒,烧烤,夜市。有小学就开张的米线,和中学对面的苕皮和电影院楼下的炸土豆。全是我最爱吃的。在这里生活,房价不高,压力不大,悠闲轻松自在。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是一座可以养老的城市,是一座适合所有人生存生活的城市。
可是,我才二十出头啊。
边吃饭边听着家里人的建议,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吧,就在这边工作,房子车子,以后结婚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可能这是最能打动我们这个年龄段人的一句话了吧。
大学毕业,找不到适合的想做的工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是遇见一些不敢想像的人。为生计发愁,为未来担忧。整天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挤过早高峰,又在晚高峰回到租住的家里,一睡而过。日复一日。这么多年学过的知识,积累的仅有的阅历,经历过的人生,仿佛都消散在了劳累疲倦,上班下班,勤俭节约维持生计还有没有尽头的死循环当中。
迷失自我。
会想要找一个熟悉的地方,没有过大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想要过得轻松一点安稳一点。想要找一个人白头偕老共度余生。想要的不是工作完后冰冷的没有光亮的出租房,还有忘了收拾干净的碗筷桌椅。想要吃饱穿暖想要小富即安。
想要逃避。
家人的苦口婆心,带给我的好像并不是人生得以规划完全的满足感。而是切切实实的寒冬将至。
我是一个懂得享乐并自我安慰的人。但我的生活要求却并不高。有钱时大鱼大肉没钱时粗茶淡饭,两个馒头。我可以在家里呆一整天,什么也不做,睡上一整天;我也可以终日忙忙碌碌,享受出差。我喜欢的东西很多,想买的却很少。没有什么大的能力,也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如果可以说得更直白,更一针见血一点,我和浑浑噩噩的屌丝青年的区别就是,看起来不那么屌丝罢了。好像家人的建议,成了我目前最好的归宿。
但对于这样的建议,我是反感的,抵触的。周围的朋友很多也在积极准备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应有尽有。他们是如何开始,怎样规划,又是怎么样被家里人劝降的,我无从而知,也不得知晓。只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死犟的人,不愿意妥协的人。
或许这是因为自尊心,二十出头,毫无作为,却想回家养老,让我不想,让我拒绝呆在小城市。我自认为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但无论是自尊心也好,期许也罢,不过是自我的一种借口,一种挣扎。我不想整天处理文件,处理人际关系,不想每天为了晚上吃什么,明天玩什么而耗费大量的时间。不想在父母,在亲朋好友的指示下渡过余生。二十出头的愣头青,不想无所事事,不想碌碌无为。二十出头的铁头娃,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撞个头破血流,想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的家里还有一位愣头青。我的姐姐。大学毕业,放弃了家里人安排的教师工作,不顾反对,只身一人去到了杭州,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地方,去实现她的设计梦。她是一个很矫情,很懒惰,甚至散漫的人。可到了杭州,一个人租房,一个人搬行李,一个人找工作。早上六点起床,上班,晚上十点回家。这神奇的毫无征兆的一瞬之间的转变,与其把它看作生活的磨砺与践踏,不如当作脱离现实引力,达到梦想的垫脚石。她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想,会有那么一段日子,早起晚归,累得瘫倒就睡,整天为了吃顿好饭发愁,为了这个月与下个月的房租发愁,为了身上穿不好的衣服与脚下不保暖的鞋子发愁。会为了每天的无数小细节与生活中无数的妥协发愁,会有的,叫做奋斗的日子。叫做我和梦想的距离。多远,多长,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二十出头的我,却想要为此无休止的去浪费也好,隐忍也好,蛰伏也好。
二十出头的我,将举过大旗,不妥协不投降,身无本领不怀绝技却能大吼一声大干一场,铩羽而归或高歌猛进,都不怕跌倒,不惧重来。带着小城市的呼吸,带着小城市的骄傲,去到天南地北,去开拓,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