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工作在浙江,一年回家一次就在过年,年前一周放假,除夕夜之前有些时间去探望家中长辈,之前去探望都是大部分次数都是父母催促得,因为总感觉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只是嘘寒问暖的相互了解这你一年的变化,再就是高频率的催婚,别无其他,张口闭口问答模式已然像机器人编好的程序一样,这种机械化的关心映射出现在的亲人关系不如从前密切,过年的团聚,聚的比重大于“团”,这种现象大部分人都会感同身受。
但是现在去走访亲戚,我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分析和反思这些几十岁人的阅历,避开臃肿的话题,像一名记者一样聆听他们的青春和战绩,今天我去看望了94岁的爷爷和88岁的奶奶!
爷爷是抗美援朝的军人,曾获三等功,身体硬朗,90多岁思路清晰明了,反应也是敏捷,只有听力有一些障碍外,其他身体都没毛病,爷爷也是关心我的婚姻大事,但是并没有咄咄逼人说些冗杂的废话,而是阐述了一个道理:男女关系升级需要时间去磨合,切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这样才安稳!在阐述中,我感到逻辑性极强,举例论证,反面案例论证 还借用名人名言来帮衬,最后再次得出结论,前后押题呼应,简直就是一篇论说文,已然有研究生考试的标准,我内心深深的佩服,如此高龄的老人还有深邃额思考和看问题的整体性,实在不易!爷爷平时爱读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如此吧,
人死什么都带不走,唯有留下的精神财富,方能永存,纵看古今,文人墨客创作大咖那些朗朗上口,称赞不绝的金句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人这一生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就是呼吸,是存在的体现,否则与行尸走肉无异!
在我这次回家的路上,我座位的对面有一对母子,孩子应该6岁左右,看着窗外的事物和列车行进的轨迹,不停的在问妈妈,这车是怎么走的,那幢建筑为什么是那样的,怎么核算这时间等等问题,这母亲一脸茫然和不情愿,不耐烦的告诉儿子,赶紧睡觉吧,路途还很长,有的问题回答的也是千疮百孔。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