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感觉到心里一阵阵虚空的感觉,想来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但都没有有意的去留意过那种感觉,很想找个什么事去填满,也很想找个没人的地方,一个人慢慢的消化,自从有意识的觉察开始,对这股感受越来越敏锐了,但现在不会有意的去避开这种感受,而是和它在一起,更多的去感受它的存在形式,看看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画面,有什么话想对我说,每每我都会有一些新的角度和发现来认识自己。
就像这一次,当不自觉浮现之前同样浮现出的一个委屈的情绪感受时,我的心突然进入到了另一个视角,从另外的角度看到当时自己的不足,我想象一下自己是另一个人时看到自己如此表现是否可能会有她那样的情绪感受,如果用心平气和沟通的方式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我意识到当情绪浓度很高的时候,人是无法动用理性思维来思考和判断的。当时,我们都非常缺乏对于自身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至于好好说话,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准确的传递给对方对于我们当时来说更是做不到的。如此一来,那种情况下的伤害也就是当时没有选择的选择了。而如今,我能汲取那时的经验,不断训练自己和感受在一起,好好说话,心平气和的表达,认真倾听他人,这已经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了,这用了我将近十年左右的时光,可见,心灵的成长的确要慢慢来。
昨天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小孩还很活跃,很容易在碰到了一些易感的人和事时翻涌出来。我暂时做不到内心像镜子一样平静的去面对那些感受,但我可以做到的是每一次再有那些感受时和它们和平共处,我开始放下所有曾经习惯的对自己的高期待,接受自己本真的样子,恢复心灵的松弛和自由感,也不在对自己说一定一定要怎么样,而是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去接受,每当这时我都会感觉好很多。承认自己的有限性,不在苛责自己,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功课。
我渐渐意识到心灵有其独立的意志和生命力,原来的我习惯了用头脑中的声音催促和鞭策心灵的方向,忽视心灵的感受和需要。这一点在学生时代给我带来了一些好处,可在成人之后,我发现这一招就越来越不好使了,心灵的空洞感越发的明显,感受渐渐匮乏枯竭,当我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判断,更多的力量去坚持,更多的热爱去行动时,我往往感受不到心灵的召唤,相反,头脑也不如学生时代那样好使了,我感觉到整个人是失衡的,内心的声音很多种,杂乱无章、互相拉扯评判,经常让我觉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现在我明白重视心灵感受的重要性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当我读到英国夏山中学校长尼克所描绘的学校中学生的样子时,我才开始明白真正在爱与自由中长大的孩子才是每个人本来就该拥有的样子。正是尼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爱与自由的精准把握,才让我看到真正在爱与自由中成长起来的人有多么的了不起。此时,我才明白我所追求的人的成长状态是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我追求这种状态,我可以自己去追寻,但我完全不必苛求自己身边人有这般的造诣,毕竟像夏山中学这样的校长几百年也出不了几个,能够真正感受到爱与自由思想精髓的人也没有多少,如此这般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我知道这样的人真实的存在过,于是,心里就有了念想,想拥有这样的人生也就变成了一种心念,真希望生命里可以遇见这样的师长,那么人生一定从此不同。
赋能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不能把希望总是寄托到外界,最近几年,越发感受到自我赋能的重要,终究我们要独自面对人生中的所有难题,因此,有意识的加强和训练自己情绪的觉察力,自控力,自爱力,我们的人生才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精彩。
就像有人问过鲁豫,你采访过那么多名人,有什么感受?鲁豫回答,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切都会过去的,不管是经历过辉煌还是低谷,人都有足够的韧性经受住种种考验。所以,这也给我增加了很多信心,我相信不管经历过怎样的考验,我都会过去的,心情也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