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和大家聊历史,也不谈文化,更不谈那些风花雪月,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一件生活用品:筷子!
筷子,看似简单的两根长形条棍,却在中国已历经了几千年的打磨、历炼及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简单的筷子,它的文化传承发展却足以窥见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使用筷子历史悠久,以筷子进餐至少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了,而西方大概到十六世纪才发明刀叉,比起刀叉,筷子则更灵活。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热,不怕寒冻,什么都能夹,想想古人还真挺聪明的。
筷子的名称在古代并不叫“筷”,而是叫“箸”或“梜”或“筯”。先秦时期称为“梜”,秦汉时期叫“箸”,隋唐时期称为“筋”,意为“助人就餐之工具”。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也有说始于明代。
为什么后来又改“箸”为“筷”?古人讲究避讳,因“箸”、“筯”皆与“住”谐音,听上去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不符合那时候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觉得不吉利,特别是坐船的时候,更是避讳。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筷子基本是沿袭明代设计,一副普通的筷子,长度为22—25厘米。首方足圆,筷子上部手握的地方是方柱,下部夹菜的地方是圆柱 ,这也是中国筷子与亚洲其他国家筷子的区别所在。日本、韩国使用筷子的习俗也是由中国传过去的。
首方足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象征“天圆地方”,方的一头象征地,圆的一头象征天。用筷子的时候,手指夹住筷子,象征“天地人”三才之象。
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历来有讨口彩的习俗,筷子就有快生贵子、快快乐乐、五子登科等好意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
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两根小小的筷子就像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一样,它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的发展。
不了解中国文化,你就不能感受到华夏民族的魅力。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领略完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我感到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