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炸南瓜饼、炸牛奶吗?如果有,那你吃过炸冰糕吗?
如果时间倒退,相信说这话的人,肯定会被看做精神异常患者。但是,最近网络爆火的油炸牛奶的视频,着实给全国人民开了眼。这不是某位国菜大师复刻失传名菜“炸冰溜子”,而是一位普通网民用最简单的方式,做出的菜品,据说加上番茄酱后味道还不错。而后各路顶级高手纷纷上线,炙烤、香煎等等方式,让全国人民啧啧称奇。
而这些菜品的核心材料,就是现象级网红雪糕“钟薛高”。
自问世以来,钟薛高就以高端、奢侈、健康的理念,生生卷赢了原本百花齐放的冰糕大众,将块儿八毛的雪糕价格蹭蹭抬高了好几个档次。
现如今,就连商品名为“一毛三”的土味包装雪糕,价格也是窜上了天。所以,在冷饮界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你从商店冰柜里挑选琳琅满目的雪糕时,总有一个“雪糕刺客”伪装成平民雪糕,就为了在你结账走人时狠狠刺你一刀,让你记住这个世界的残酷,顿时凉意从心头直达天庭,你就再也不热了。
而钟薛高作为雪糕江湖的顶级刺客,肯定有门派掌门人传授其绝世武功。今天,慢慢故事会要隆重介绍的是,史学界里最会做生意、生意圈里最会讲故事、故事圈里最会做冰棍儿的“雪糕刺客”初代目缔造者——林盛。
1.绝世武功的修炼
林盛,1978年出生于福建,那时候强劲的改革春风激活了闽商的种族天赋,所以虽然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但不安分的他坚决不听从家里的意见,毅然决然到北京做了一名广告从业者。做北漂的几年里,林盛的任督二脉慢慢被打通,不甘于人下的他终于鼓起勇气于2004年南下上海,创办了上海盛治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后改名上海盛治广告有限公司。
这时候的林盛还是一个生意天赋专精的小头目,他的广告公司接到的也只是一些材料打印、劳务搬运的活,就和现在某个学校周边随处可见的打印店、广告店差不多。要如果这样一直下去的话,林盛的店铺也许会倒闭,也许会在后来的某个时间再次转行去做什么生意,但绝不可能和雪糕这样的东西挂上钩,但好巧不巧,林盛偶然的机会接到了几个快消品公司的营销业务,店铺的生意搞活了。所以人生处处是惊喜啊!
感叹天不亡我的林盛抓住机会,后来又接连抓住了与冠生园、大白兔、味全、康师傅等大公司的合作机会。由于这些“大奶妈”都是食品界宗师级企业,他自己又在广告界深耕多年,所以被狠狠奶了一口的他,逐渐也在广告界和食品界都积累了一些名气。
所谓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若干年后,甘做苦差事的林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之战——“马迭尔战役”。
一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马迭尔冰棍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的品牌,竟然在除了东北以外的其他市场无人问津。当时,就连东北,也仅有一家正儿八经的授权加盟店。
马迭尔这一品牌要想为继下去的话,只能开辟新的市场。只有冲击北上广这类的大型市场,才能有可能把这一民国时期,就是高端品牌的雪糕产品救活。
不是难,也不是很难,而是非常非常难。面对这一局面,林盛接过马迭尔公司的广告策划需求,骨子里的闽商天赋被彻底激活。他仔细研究了这款品牌年代悠久的冰糕历史,稳准狠地把关注点聚焦在了老字号三个字上,并发挥了自己会讲故事的特长。他在策划案里为马迭尔冰棍设定了故事背景,将百年口味和十月革命避难的白俄贵族进行联系。这么一通骚操作,林盛瞬间拉高了马迭尔冰棍儿的市场定位,仅1年的时间,马迭尔在北京的繁华地段先后开出了30多家专营店,销售额达2000多万。
后来,林盛愈战愈勇,在故事大王的道路上神挡杀神,硬生生把一个大碴子味儿十足的沈阳老牌冰棍儿中街大果,乔装成了张大帅喜欢的特供冷饮,并浓墨重彩地将中式包装、口味简单都以网红带货的形式进行宣传,随即中街1946打卡热风靡全国。
不过,有意思的是,林盛可能是说故事的套路太单一了,在中街1946的宣传中,“不放一滴水”作为噱头,被大肆炒作,获得了重大成功后,他不假思索地将其复制在了后来的钟薛高上,要知道市场环境在不断的改变,现在的老百姓可不像多年前那样好糊弄了,不出意外的,林盛的谎言被戳穿了,当然,这是后话。
有了前两次堪称让老品牌诈尸还魂的成功经验,林盛不断总结、创新,将中国风和老字号的故事演绎玩到了极致,终于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帮派——钟薛高。
2、黑红也是红
钟薛高最让人谈论不断的话题,就是贵。贵也就算了,林教主还惹众怒,“不加一滴水”的事情被揭穿,让花高价买冰糕的普通老百姓极度不爽;不设置转卖冰柜,将钟薛高和评价雪糕放在一起,成就“雪糕刺客”赫赫威名;什么陈年干酪、可降解秸秆棒、手工抹茶粉、顶级红提频频被曝涉嫌虚假宣传......林教主凭借自己高超的故事水平,将自己带入了死胡同。
不过,林教主作为混迹糕界的老江湖,那是绝对不可能束手就擒的。于是,林教主启用练就多年营销大法,先是发明了钟薛高雪糕单位专属名词“片”,与一众平民雪糕区别开来,提升雪糕王者之气;后在小红书、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加持下,让售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冰棍创下了18分钟10万片儿的狂销战绩,打牢糕界立锥之本;最后拉来元生资本、万物资本等一众国际资本的疯狂融资,造就糕中之霸。一套组合拳下来,什么“杏余年”“梨花落”“芝玫龙荔”动辄七八十的雪糕就变成了时尚界的宠儿。据说,还有一款盒子装的钟薛高价格三百大几,远超我这等平头老百姓的想象。
不仅如此,林教主还擅长饥饿营销,有的品种只卖几天,有的只卖几周。由于营销的巨大成功,还有物以稀为贵的传统认识,购买者趋之若鹜,还催生了冰糕黄牛的职业,堪称糕界传奇。
雪糕刺客单兵作战的情况下,尚且有如此威力,要是雪糕战士、雪糕法师、雪糕坦克一起出来,什么元气森林、茅台冰淇淋、哈根达斯全得被打得落花流水。照此下去,林教主的绝世武功一统江湖的日子指日可待。
但人生处处是惊喜的另一面,就是人生无处不意外。后面围绕钟薛高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了,什么31度气温1小时不化、1000度喷枪喷射不熔等等。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林教主能顶住压力实属不易。
去年,在各类科普证明钟薛高品质超群后,什么油炸、烧烤、香煎等烹饪方法又给这个传奇冰糕增加了话题热度,助推“雪糕刺客”成功蹭了一波夏日流量。也不知道钟薛高在今年的夏日里还会不会整些狠活儿~
3、林教主很头疼
其实,从钟薛高2018年创建之日起,林盛就一直处在烦恼之中,今儿不是这被暴雷,明儿就是那儿被讨论,他其实也早已习惯了,至于这次的事情闹成全民话题实属意料之外。
林教主估计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安安静静赚点钱,怎么就那么多是非不请自来。平日里,他总拿中国人要有自己的高端冰糕,标榜钟薛高存在的意义。
其实,林教主远不必这样,真真切切做宣传,实实在在做生意,这就够了。至于频繁“喜提榜一”,看淡一点,好的产品经得起推敲,差的产品终究也受不住人民考验的三板斧。感叹之余,我还是要问一下林教主,“卖那么贵,我扎你一下,你疼不疼?”
写在最后:
作为企业家,林盛真的没错,把产品做好,尽量定价高点,故事说好点,渠道打开点,这很正常,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他的企业要效益、要生存、要发展,但是他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民族企业最应该做的恰恰是低调。
2018年起,就是钟薛高开始爆火的时候,我们的平价雪糕越来越少。我也清楚的记得,2021年林教主宣称“厄瓜多尔粉钻”辉煌战绩的时候,就是我们彻底失去了雪糕自由的日子。因为钟薛高带来的蝴蝶效应,各大冰糕厂争先恐后争夺夏日利润,所售冰品不是单价奇高,就是捆绑销售,总价远高出雪糕的实际价值。
慢慢曾出于好奇,用某网购软件搜索了下,发现价格动辄几千的冰淇淋也是比比皆是,单价100元以上的冰糕都叫做平民冰糕,这还正常吗?
更要命的是,现在爆红的网络现象,已经严重影像了青少年儿童群体的价值观,影响了初入社会90、95后年轻人的交友观,似乎好的就是贵的,便宜的就一定没面子,哪怕钱包里没几分钱,也要透支消费请客充面子。这样的精神印记牢牢刻在他们的大脑中,所谓花钱不由己,赚钱不关己,这种思想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希望这次劫后余生的林教主,能够真正了解大众的怒火,能够真正明白企业家应当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就像鸿星尔克爆火后,不但没有加价、追求暴力消费,反而规劝大众要理性购买一样。只有这样,钟薛高的品牌才能真正完成,从网红爆款到国货之光的华丽转变。我想,这应该也是所有钟薛高们的终极追求吧。
最后,慢慢想例举一些我们真正的国货之光,看看有没有朋友们喜欢的品牌。
1、坚持13年不涨价,单价只有5毛钱,单包利润只有5分钱的雪莲冰糕。
2、为确保供应链全面、流畅,保证工人利益,压制后台毛利到极低水平的胖东来连锁超市。
3、只为做中国人的方便面,无论多难,二十多年坚持不纳外资,捐助社会金额数千万元的白象方便面。
4、始终坚持中国文化,致力于国产汽车品牌,终于近年才获得大众认可的比亚迪汽车。
我相信还有很多品牌,在朋友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也可堪称国货之光,欢迎朋友们积极留言,慢慢将为大家深挖这些品牌和创始人背后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