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土豆”风波

                    甫心

      周五中午,我正在食堂吃饭,六年级两个小孩气呼呼的找到我:“我没有吃饱饭,一班的老师同学把我们四班的土豆拿去吃完了,我们班上还有很多同学都没吃饱饭。”

    没吃饱饭?这对学校管理来说是件大事情,一定要保证孩子们吃饱吃好。

    “不着急,你慢慢告诉我经过可以吗?”

    “我们班上都没有吃到麻辣土豆,所以大家都很不舒服。”

    “那你吃饱了吗?如果没有吃饱,食堂还有,一定要保证把饭吃饱。”

    “我还是吃饱了,只是没有吃到土豆不舒服。”他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

      走在校园里,其他年级小朋友也陆陆续续找到我,都表达说麻辣土豆没吃够,只吃了三四坨。

      ……

      我马上联系管食堂的老师和班主任,经过了解,终于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食堂前期做了调研,有不少小朋友提出想吃麻辣土豆,要做烧烤味儿的,所以今天算是新菜品,因为第一次吃,食堂可能没有做足够的数量预算,孩子们太喜欢吃了,所以就出现不够吃的现状。

      了解完以后,我心中算是有些欣喜。不够吃,说明孩子们喜欢吃,最怕的就是倒掉太多的剩饭剩菜。食堂老师也告诉我,下次做的时候我们再把数量多做一点,保证孩子们吃个够。

      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食堂管理,尤其保证师生们吃安全,吃好吃饱,学校在食堂管理上也下足了很多功夫。每学期都做一些微调,在每个班做调研。孩子们喜欢的菜保留下来,想吃的菜尝试着做一做,不爱吃的菜下定决心去除,所以像“麻辣土豆风波”就会时有发生。

      孩子们会告诉我,有的喜欢吃鸡腿,有的喜欢吃牛肉土豆,有的喜欢吃咖喱饭,也有孩子告诉我,学校每天饭菜都很好吃……也有小朋友告诉我有的菜油了点,有的菜辣了点,高年级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打菜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感受……

      很是感慨:土豆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时代教育的变迁,当今时代的孩子们自主性更强,自我主体表达的意识性很清晰,这是时代的产物。所谓的“乖孩子”“一谓听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他们对权威没有那么惧怕,尤其是在信息洪流中成长的他们,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他们也有获取信息的很多权限,使他们面对信息的环境不再盲从,而是会去主动表达信息,验证信息,有底气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上新一代父母更重视心理健康,父母更倾向于倾听孩子的感受。家庭中平等对话的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权威式管教,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教育也发生了悄然变化。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思维训练,课堂上有更多的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互动场景,这使得学生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的孩子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