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会后,有个妈妈跟我说,她读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书,在和其他妈妈交流过程中,当她把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告诉这些妈妈用来解决她们的问题的时候,这些妈妈的反馈是:她在讲大道理,因为这些道理她们都知道,但她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用。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两个人一起爬山,一个人在山腰,另一个人已经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的那个人告诉山腰的那个人,“看,山那边有个亭子,好美!”山腰的人说:“我早知道了,还用你说,那我不用爬了。”
成功人士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不外乎也是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有些人听了后开始践行,有些人认为是“鸡汤”。
生活中,同样遇到问题,有些人听到一个方法,马上就会记下来,然后去实践。有些人听到一个方法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同样一个道理或方法,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去践行,而有的人不会去实践呢?知道和行动之间,到底隔着什么?
一个方法,当我们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大道理。但当我们知道这个方法的来龙去脉时,可能会为之所动。当我们再进一步知道这个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应用场景,以及成功案例时,可能我们会产生试一试的想法。可见,随着认知的一步步加深,我们逐渐会产生行为的动力。
认知水平高的人,因为有长期践行的经验,即使是第一次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也会主动想办法去了解,并快速转化为行动。
经常读书可以提升认知水平。经常读书的人会被训练成有经验的听众,因为他有可能在多本书中看到过同一个方法不同角度的阐述,通过读不同的书,他一点点地被说服,一点点产生改变的动机,然后在某一刻,终于开始行动。就像有很多你值得信赖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来劝说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在积累对这个道理或方法的认知,当达到一定程度,你自然就会产生行动。就像飞机在腾空而起的那一刹那之前,已经在跑道上滑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改变的必要性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最终让我们的大脑发出了行动的指令。
知是一粒种子,行是结出的果实。知和行之间,唯有不停地浇灌,才能让认知之苗逐渐成长。我们历经艰险认识到的,不外乎是一些前人早已说过的道理。听的人唯有去践行,方能体会其中深义。
(20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