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极简”就是“扔扔扔”?
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在东柏林的家。她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却不像其他设计师那样拥有琳琅满目的成堆物品。先不要惊讶,伊娃既不是某些东方宗教的信徒,也不是节俭的苦行僧。她只是一个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师,并将这种极简主义的审美观变成了她的生活信仰。
一
说道极简,
现在很多人总是喜欢肤浅的叫人扔东西
他们管这种“扔扔扔”叫做“断舍离”。
他们自以为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成为精神的领袖。
其实……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tive
真相还是挺残忍的
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是我们必须拥有的。
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
比如,车子,手机,笔记本电脑,钻戒等。
这些东西其实是你很喜欢的,或是花了大价钱买的。
但为了追求所谓的“极简主义”又不得不扔掉。
这样的“极简主义”其实是错误的,是反人性的。
物品虽不是我们的主人,但生活中若是没有了这些物品,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二
有时候很多人为了追求“极简”反而买了很多关于“极简”的书
这就本末倒置了。
我有个在简书做编辑的朋友就是这个样子。
有段时间,她买了好多好多有关如何过极简生活的书。
看过以后大失所望,就在简书上发帖子控诉那些毁人不倦的“断舍离”。
据说那些书只有有人要他就会免费送哈哈哈
其实,当你拼命去购买一堆印着“极简”字样的书时,你的生活已经脱离了极简。
三
以前看过一个报道,
说是有个两日本人,一直追求“极简”。
兄弟两人挤在一间屋子里,
一口锅,一只碗,一个杯子,一把汤勺。
大哥用完弟弟用,大哥吃完弟弟吃。
(为毛有种怪怪的赶脚)
这种“极简”只重形式而脱离内涵,就是形而上学。
脱离了“极简”真正的含义。
这场面让我想起了云贵贫困山区里的一家人。
七口人挤在一间破屋里,全家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谁出门谁穿。
四
忽然就想到以前的自己。
以前的自己,每周都要到外面去逛街买衣服,衣橱里塞的满满的,还是要出去买。
即便钱包饿死了,腿跑断了,也还是要买买买。
因为自己总有一种错觉,感觉自己“没有衣服穿”。
其实我已经拥有一堆衣服了
可是却还是视而不见。
打开衣橱,满满的衣服却又不知道想要穿什么,
选择困难症犯了
这样的生活方式才需要扔扔扔。
就像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一年到头总是那么一身,
“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消耗能量,会令我感觉自己没有在工作。只有提供最高的服务,将十亿以上的人联系起来,才是我应该做的事”
《法国人只需十件衣》的作者詹妮弗发现,法国人的衣柜里通常只需要准备几套可供不同场合穿戴的服装,除了必要的几套,绝不会画蛇添足的再多添置一件。衣服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质量上乘,量少而精。
通过法国人的衣柜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充满自律精神的品质生活。
这才是“极简”的外在体现。
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不消耗过的精力。
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锐。
这才是“极简”真正的含义。
极度简单,让目标清晰专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更快更好更强的完成任务或提升自己。
极简
简的不仅是物品,还有人的浮躁与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