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方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当儿子的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时,史蒂芬·柯维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不断地鼓励他。可这样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史蒂芬·柯维在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无论史蒂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效果都很有限,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因此,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 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精通世故、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等行为均不能获得长久的人际关系。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 个人魅力论有一个基本的缺陷,那就是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了作为源头的思维方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实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并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
- 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 真正的效能应包括两个要素——产出,即金蛋;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