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认知、学识、能力都不足,如果不是传统教育“敏于行、讷于言”的教诲敦促,很容易有轻诺寡信、徒呈口舌之快的弊病,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氛围中,国人普遍欠缺表达能力,我人笨口拙,还有些结巴,好在从小就在社会行走,倒是能用直白朴实的话把心中所想表达清楚,有时候还因为直白让谈话效果更好。后来孤身隐居在卧龙岗三年,大量的读书,从事的金融财务领域也多是分析信息数据为主,就这样变得越来越宅,除了和妻子沟通是我们夫妻和谐的根基外,越来越少的和人交流,读书、饮茶、练贴和陪家人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15年下半年重返社会,在国情、商业环境完全不懂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专业金融切入,天天泡在创业大街观察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相关的各领域人士,很热闹,作为旁观者,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并有幸结识几位大哥带我入行,只不过在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中,创业者表达不清自己的意图,很多投资人也传达不到需求,沟通成本很高。真到了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时候,还不如人家、至少表述流畅呢,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成长的极短板时,便马上开始改变,当时做的第一步就是主动在笑来老师的共同成长群里申请分享,然后开始写作,在苦无素材的时候又迈出一大步,约谈各领域的朋友,就“成长”进行深入的交流,让我意识到,人的经历各有不同,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角度,对我认知的拓展助益极大。但那时是采访的形式,我会准备一些问题,还是倾听居多。
去年六月份正式把演说训练列入日课,每天固定两小时的练习,主要是三种方式:
一、朗诵
朗诵就是高声读出来,为了加强刻意练习的效果,特意选择不那么顺畅、但读来特别抑扬顿挫的古文名篇,选的素材就是《古文观止》,不得不说,古文不论是从文法结构还是遣词造句上都在客观上构成了难度,有难度就会起到促使专注的作用,持续到现在已经14个月,效果相当不错,至少对于舌头的锻炼不必绕口令差。除了古文,出于相同的逻辑,还会选用英文名篇朗诵,一方面锻炼生疏的口语能力,一方面也练习表达能力。
二、主题针对练习
观看演说名篇,从讲稿、演说者神态、手势、举止等全面临摹,比方说历史上有名的伟人演讲,反复练习百遍以上。还有就是观看《我是演说家》《奇葩说》等语言类节目,好处是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容易入手学习,我用的方法是相同的题目、场景,我自己准备的讲稿以及表现,然后对比跟场上演说者的差距,虽然天差地远,但总是有目标,可以针对性改进,效果极好。最后一个针对练习方法是即兴演说,分一分钟和三分钟两种,我经常会在街上临时看到一个场景,然后在一分钟或三分钟内表述出来,一开始仅是表达清楚,慢慢再要求有层次、有情节、有诱惑。
三、实战
再多的练习也是为了跟人打交道,所以要注意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从宅男走出来,主动跟人交流接触。我是从参加社群和线下活动开始,去年5月份参加橙子学院的线下活动,有渐渐成为城市合伙人,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为的就是强力矫正宅的状态。再后来有幸随古典老师参与思想夜宴,如获至宝,自己组织朋友大量的交流,输入输出,进步极快。还有就是以项目和各领域的高人深入沟通,一定要严肃,涉及利益、商务往来,闲聊和商务谈判对表达技能的训练效果天差地别,只有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利益交往中,大家才以最佳、至少是战斗状态出现,才能成为磨砺表达技能的磨刀石。
经过14个月的刻意练习,我已经从宅男成功过度到主动出击跟人交流,甚至把自己定位成“链接者“,还把文化产业作为终身事业,经常性的组织企业家的私享会,还有禅修营。在表达的时候,虽然还有经常卡壳的情况,但有的时候能达到嘴皮子自动表达的状态,很奇妙,我相信随着不间断的练习,终有出口成章的一天。
关键在于,决心改变,每天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