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最近在重读这本《无声的告白》,这本书写的就是在俄亥俄州,李的一家人,围绕着莉迪亚的死,展开的故事。
妈妈玛丽琳,爸爸詹姆斯,哥哥内斯,妹妹汉娜,这就是这个家庭。看似很普通的家庭,但是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美国人,妈妈有着蓝色的眼睛。这在当时的美国,走出去,都能够收到别人异样的眼光。
文章开篇就写了莉迪亚失踪了,在米德伍德小镇上,这是一个很小的镇,居民只有3000人左右。小镇的中心是米德伍德湖,围绕着小镇,展开的故事,慢慢地深入。我们知道莉迪亚是自杀的,她为什么自杀?文章分了很多个篇幅来写,这就不得不提起她的母亲玛丽琳。
玛丽琳是一个漂亮的白人姑娘,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她的母亲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打扮得非常隆重,在家里都会梳妆整齐,涂好口红。对于父爱的缺失,我想这是行成玛丽琳性格的另一方面,什么都要有掌控欲。从那个时候起,玛丽琳心里就有一种:母亲要她做什么她偏不。她喜欢的是医学当一名医生。如愿以偿,她进入了哈佛,在哈佛的医学院她很另类,因为她很漂亮,但是做实验数据分析,她都是做得最好的。她能想象得到自己穿着白大褂,听着别人叫他玛丽琳大夫,每每想到这里心里就会觉得很高兴。
人生的转折,就在她选修了一门历史课。认识了詹姆斯李,很快他们便相恋了。在一起之后,原本詹姆斯是非常有机会留在哈佛任教的。但是最终他落选了,因为种族的原因。马丽琳怀孕了,他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现实的因素,结婚了。玛丽琳的妈妈来参加了婚礼,黄种人与白口人的结合,在那个年代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好奇,走到哪里都会不合群,但是玛丽莲还是坚持了他的选择。
生活平淡无奇的过着,内斯出生了,莉迪亚出生了,在一次聚会上面,玛丽琳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从属于医学院的,她跟詹姆斯说:要去给他的詹姆斯的同事去做助教。最终还是没有去成。玛丽琳母亲的去世,让玛丽琳有机会重新回到自己生活了20几年的家,进去之后看到母亲的房子,看到母亲的烹饪书。母亲是那么的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家庭主妇,也确实,她现在也是家庭主妇。
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在青年时期当医生的那个梦想,这个梦想压制着她,我绝对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子的人,她飞快地想了一下,自己还有多少专业课需要学习,要去学习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内斯和莉迪亚都还小,可以由他的父亲照顾。
做好这些决定之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精疲力尽。离家出走,一个字条都没有给詹姆斯和她的孩子们,她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医生,虽然这个行动只坚持了九个星期。这个星期里面詹姆斯和他的孩子们日夜地盼望着他的归来。
玛丽琳回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她希望莉迪亚可以完成她当医生的梦想。从莉迪亚回来的那刻开始,莉迪亚就在心里默默的想只要母亲不走,我什么都可以答应她,她需要什么,我都尽量的去满足。
我想莉迪亚自杀的原因,就在于母亲这种沉重的爱,犹如枷锁一般压在身上,她不想要,但是又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表情,怕再一次失去母亲。
第七章里面,毁灭与消融无处不在,然而,对于李家人而言,他们之间的连接却越来越紧密。是莉迪亚,把他们琨在了一起。玛丽琳在心中用金线为莉迪亚编织了一个华丽的未来。她相信女儿也希望拥有这样的未来。莉迪亚穿着高跟鞋和白大褂,脖子上挂的听诊器站在手术台前,周围的一圈男人敬畏的观摩她贤淑的技术。
玛丽琳,对于莉迪亚的关注,多过了对于丈夫对于儿子对于小女儿,对于自己。
汉娜,是我觉得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人,汉娜年纪很小,小到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经常忽略她,她也很安静的在合适的时机躲在合适的角落,俯瞰着家里的一切。虽然汉娜年纪最小,但是她对于家庭成员的喜好,对于他们的憎恶都是最清楚的,也是最有血有肉的。
因为詹姆斯和玛丽琳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莉迪亚身上,所以汉娜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对这些她又是非常的渴求,她会偷偷地溜到莉迪亚的房间里面去,拿她不要的东西。会溜到内斯的房间拿一些她认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会陪伴着她时,就好像他们在身边陪伴自己一样。
我一直弄不清楚婚姻的意义,很多事情都未曾想明白过。这篇文章依旧没能告诉我们婚姻的意义在于什么,但是却告诉我们爱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玛丽琳对于爱的理解,就是给予莉迪亚她认为正确的东西,但是并不会去考虑这份爱是否真的是莉迪亚所需要的。詹姆斯是一个木讷的东方男人,他不善于表达,但是对于孩子的爱,他也一直在探索,在尝试给予。
文章对于爱的描述细腻动人,莉迪亚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已经做过无数的挣扎,她无数次想跟母亲说,她想要什么,不想学习物理,不喜欢医学。但是每次看到母亲期望的眼神,又没有办法说出口。内斯知道莉迪亚所有的小秘密,也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妹妹,但是这份爱实在是太沉重了,他选择了逃离。
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只能以他们觉得正确的方式去教导。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原本受到的关注就很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表现得足够好,让别人认为自己足够好,但是很多时候牺牲了自己的快乐。
我认为,笔者最后是希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这份期待里面包含着父母的期待,他们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投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但是我们需要弄清楚,这是我们需要的吗?如果不是,我们要摆脱这种期待,找到自己认为对的,这并不是错误的,只是另外一种选择,让自己更开心的选择,要选择接纳自己,让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