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后,在广场上又和小朋友玩闹了一番,和妈妈一起回家时,早已饥肠辘辘。面食我已热好,爱人再简简单单炒了一个青菜,晚饭也是其乐融融。不知从那天起,女儿在妈妈炒菜时,就在厨房里的垃圾桶上,放上一个空锅,像妈妈一样忙碌起来,放上一点油、葱花、菜、盐等调味品,用铲子轻轻的翻炒,小家务劳动模仿得有板有眼,做得有声有色,最后再让妈妈把翻乱的菜放到煤气灶上煮熟。味道虽不咋地,可是我们吃起来感慨万千。其中有一次,做的芹菜没有分段整根芹菜条就这样做熟,女儿是不离不弃大口嚼着,噎着憋出一大把眼泪。
看今天,妈妈做的是小炒菠菜,诗然也不甘落后,支好灶配好料炒的是苦菜和菠菜,简单搅拌后交给了妈妈,一番嘱咐自己马上离开,对直接接触火,还是有畏惧感。吃饭时,女儿一次次问妈妈,“这就是我炒的菜是不是”,妈妈和我示意了一下,善意地回复“是的,这就是你配料炒的菜”,看着有自己参与的青菜,高兴地大口的享受。我悄然走进厨房,女儿拌好的菜妈妈没做,静静的放在哪里,和妈妈一个眼神,我迅速的清理到一旁。事后和爱人谈起,看到女儿吃菜的样子,那份浓浓的幸福感,真是大口的吃,连汤都用馒头沾一沾,还不断的夹菜放到爸妈的碗里,她已经知道,这里面有自己的参与,自己放的菜,自己的辛苦,甚至还自己为是,妈妈和爸爸能吃上我做的菜,我长大了!那自豪感已注入幼小的心灵。若让她发现,她准备的菜没有加入,被爸爸处理掉,对孩子价值感的提升、小小幼儿劳动的热情真是不小的损伤。为此,我和妈妈深刻反思,自责!从现在开始,若有这样情景再次出现,一定把女儿精心准备的菜和她一起做好,这菜里蕴藏着女儿的诗情画意。
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子,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言必行。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诚然,我做的不够!没有下一次,用心守望好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