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部编本新教材设计了一个课后练习题,很有趣,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更有教人多角度认识世界,富有启迪心灵的作用。
这个题目是:文中人物对愚公提出“移山”的地态度是不相同的,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他们的态度。
设计填写表格来罗列以上信息,会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但是这里没法呈现。
愚公的移山的背景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行动之前先征求大家的意见:聚室而谋。谋议的话语是: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的话语中任务和目标都很具体。众人不同反应的具体句子,课堂上重点,但是这里我就删去了,只是呈现了不同的人,对应的不同态度。
1.大部分家人: 支持并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
2.妻子 :对移山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不顾力量弱小,过来帮助移山。
4.智叟 :嘲笑阻止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5.操蛇之神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6.帝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和精神感动。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读出很多信息。
其一:一个成年人的社会关系,简单来说包括支持帮助你的人和反对阻止你的人。具体来说,帮助你的力量来源有团队成员,亲人,还有万能的机遇。阻力来源有:同龄不同道的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人。
其二:做什么事情,都会收到不同的声音,无论这件事情有多么正确,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去做,总会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矛盾是常态,所以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有决断力,不要被人左右。
其三:做事情还是要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找到有共同动力源的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先和他们商量,提出具体任务,明确行动目标,比较容易有号召力和说服力。
其四:当你战胜了胆怯和惰性,也就是战胜了自己;当你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情,也就战胜了所有的人,此时神仙也会帮助你的。想起了语文教育的前辈于漪先生,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在语文教育事业中。(先天禀赋个人无法控制,只能控制后天地个体行为了,也是无奈之举。)
其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宏伟的事业,一定要让后辈人早参与,在研究为什么要写那个跳往助之的小孩子时,就有学生这样解释,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