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个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我们一起聊天。在这之前,我们只是邻居见面打招呼,没有深聊过。先是一起聊我们家的装修风格、孩子、拉拉家常。之后,许是投机,说起了她的家事,她的困扰。她家公公、婆婆、小姑子都给她说彼此的不是;小姑子还会给她转达公婆曾经说过她什么坏话。他们是一家人,但是于血缘关系上,彼此诋毁的三个人是最亲近的一家人,她是外人。让她极度的困扰、生气的是,他们为什么都给她说,是商量好了? 她说自己一直想不明白,甚至苦恼,很多次觉得他们就是故意串通一气,一起来哄(骗)她的。
我告诉她,我的理解。公公、婆婆、小姑说彼此的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他们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对彼此的做法有些许不满意,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许是对彼此一生都不能更改的小习惯的不满,总之,都只是埋怨。他们内心的“埋怨”太多,说服不了自己了,消化不了,便想找人说说,把肚子来的“垃圾”倒出来,给自己的心灵腾出一块舒适的区域。他们仅是说说而已。
对于小姑子传话说她的父母如何诋毁嫂子,也只是说说而已,或者说我们只把她理解为“说说而已”即可。她既然会给你说A的不好,也势必会去A那说你的不好,这是这种人的普遍特征。
他们之所以说给她听,是因为她是他们的家人,自己人。自己家的短如果说于外人,便成了“家丑”。不能说给外人听,但又想说出来,便选择了她。这一点,她应该值得高兴,说明公婆小姑子都充分的信任她,在心底里视她为家人的。
我的话,她完全赞同,说听完我的话“心里敞亮了,终于不憋闷了”。我还告诉她,即使做倾听者,也要尊重自己。如果真听够了,听烦了,不想听了,也要适时表达出来,不能只做“老好人”,也要考虑自己的感受。
她走后,我就在想,我们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倾听者?
第一种,单纯的倾听,不发表任何观点、意见,不做任何的内化。思想单纯的“一根筋”性格,或者自己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一般都应该是这种情况。像之前的我自己便是“一根筋”,一直在做一个朋友的负面情绪、抱怨的垃圾桶,她说说,我只是听听而已。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太想听,也很想发表我的观点,但是我知道说了,也是无益,她需要的只是“倾听”,我的意见她也不会采纳。她的生活与我无关,她的观点跟我不同,我只是听听作罢。
第二种,只输出,不输入,除了听。 倾听者自己有思想主见,倾听的时候只是听,不做内化,不跟自己做联系。在倾听的过程中,根据诉说者的内容,适时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劝导,或回应。
第三种,输入的同时输出,联系自己做内化。倾听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了。倾听完后,还会将被倾听者、倾听内容跟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动脑筋去思考。乐观积极的人,只吸收积极的因素,及时以人为例,反思自己的行为,查找不足,使自己做的更好。 悲观的人呢?则只关注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的负面,自寻烦恼。比如经常给我抱怨的那个朋友,当她听到别人给她说人家的婆婆如何体贴自己时,她就会将自己的婆婆去跟人家的好婆婆做对比,开始苦恼、抱怨自己的婆婆如何如何的不好。再如今天上午的邻居朋友做了家人的倾听者,听的多了,便开始自寻烦恼,误以为家人在哄骗她什么。
善良的人眼中看到的都会多是善良,提高自己的心智、眼界和格局,做个更好的倾听者,不只悦人,悦己更重要!